交通大学的拼音、解释、组词
交通大学的简介:
jiāo tōng/tòng dà/dài/tài xué
前身为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校名几经更改,1921年与1928年先后定名为交通大学。抗日战争时曾迁往重庆,抗战胜利后在上海复校。1952年成为多科性理工科大学。1956年迁往西安,1957年根据内部实际情况分设为西安部分和上海部分。1959年两部分分别独立成两个学校,称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台湾亦有交通大学,校址在新竹市。1979年成立。设理、工、管理三学院。
前身为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校名几经更改,1921年与1928年先后定名为交通大学。抗日战争时曾迁往重庆,抗战胜利后在上海复校。1952年成为多科性理工科大学。1956年迁往西安,1957年根据内部实际情况分设为西安部分和上海部分。1959年两部分分别独立成两个学校,称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台湾亦有交通大学,校址在新竹市。1979年成立。设理、工、管理三学院。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国立大学之一。前身为光绪二十二年(西元1896)创立于上海的南洋公学。当时开办有关交通、电机、商船等部门的学科。民国十年,由交通部集合所属上海、唐山、北平诸校,总称为「交通大学」。四十七年在台复校,在新竹市博爱街校址先行设立电子研究所,五十三年恢复大学本科,并陆续增加系所。六十六年增辟光复校区。六十八年七月恢复校名为「国立交通大学」。现有工、理及管理三学院。
《交通大学》这一词汇在实际使用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组,可能是对“交通大学”这样的高校名称的一种简化或特定语境下的表述。在中国,“交通大学”是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所高等学府——上海交通大学。这所学校成立于1896年,原名为南洋公学,后经历多次更名和变迁,最终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
以下是对《交通大学》的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上海交通大学经历了清末民初、抗日战争、解放后的多个重要时期,在中国教育界乃至科技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学科建设:学校拥有包括工科、理科、文科、医学等多个学院和研究中心,是国内外高水平的研究机构之一。
- 教学与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鼓励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同时,学校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也十分活跃。
接下来提供5个造句来帮助更好地理解“交通大学”这一语境:
- 作为一名工科生,我梦想着有一天能到上海交通大学深造。
- 上海交通大学的校训是“求实创新”,这激励着无数学子努力学习、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 去年暑假,我和朋友参观了上海交通大学校园,被其优美的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深深吸引。
- 中国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了长足进步,这离不开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众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贡献。
- 毕业后,我选择加入一家与上海交通大学有紧密合作关系的企业工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事业贡献力量。
分词解释
交
jiāo
1 付托,付给:~活儿。~卷。~差。2 相错,接合:~点。~界。~错。~相。~辉。~响乐。3 互相来往联系:~流。~易。~涉。4 与人相友好:~朋友。~契。5 一齐,同时:~并。~作。风雨~加。6 两性和合:性~。杂~。7 同“ 跤 ”。
通
tōng
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风。~天。~气。~宵。~行。~过。~衢。贯~。四~八达。曲径~幽。2 懂得,彻底明了:~晓。~彻。~今博古。~情达理。3 传达:~令。~讯。~报。~告。~知。~缉。~谍。4 往来交接:~敌。~商。~邮。~融。~假(jiǎ)(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沟~。5 普遍、全:~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论。~体。~身。~读。~常。~病。~盘。普~。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奸。私~。
大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学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