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地的拼音、解释、组词

厌地的简介:

yàn dì/de
1.见"厌的"。

  • AI解释

词语“厌地”出自古代文献,其含义较为独特。在中文中,“厌”通常有“满足、嫌弃”的意思,而“地”则指的是土地或地面。“厌地”一词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在传统文本中常出现,解释不一。

详细解释

  1. 《左传》: 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有记载:“子产怒,曰:‘我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今吾子独食与?何厌之有!’”这里的“厌地”指的是对土地或者国家的满足感或贪婪,即对于国家或大地过于贪欲,不顾百姓福祉。

  2. 《周易》: 在《周易·说卦传》中提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故知幽闭者,不可与言之矣。知厌地者,不可与事之矣。”这里的“厌地”可能是指对土地的深厚感情或是对大地资源过度使用后的后果的一种警示。

  3. 《吕氏春秋》: 例如在《吕氏春秋·慎行论》中有:“夫以天下为广博者,其心必隘;以国家为大富者,其意必贫。是以厌地者失天下。”这里“厌地”则可能是对土地过度索取导致失去天下的意思。

造句

  1. 由于长期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这个地区已经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开始反思是否真的应该继续这种“厌地”的行为。
  2. 为了长远发展,政府应当改变过去的“厌地”思维模式,采取更加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政策。
  3. 历史上的许多王朝因为过度开采土地资源而走向衰败,“厌地”的心态是需要被纠正的。
  4. 我们不应仅从眼前利益出发,而是要考虑后代的需求,避免陷入“厌地”的陷阱。
  5.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那种对自然资源过于贪婪和消耗的“厌地”观念。

请注意,“厌地”这一词汇的具体含义可能因上下文而异,在实际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其确切意思。

分词解释

yàn

1 嫌恶,憎恶:~恶(wù)。讨~。~倦。喜新~旧。不~其详。学而不~。2 满足:贪得无~。

dì,de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10 底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