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牍的拼音、解释、组词

吏牍的简介:

lì dú
1.公文。

  • AI解释

《吏牍》一词在古代汉语中特指官府文书或公文,是古代文书中的一种。"吏"指的是从事公务的人员,"牍"则是早期书写载体,多为竹简或木板制成,用于记录文字。因此,《吏牍》可以被理解为官员或办事人员撰写的官方文件、文书。

详细解释

  • : 指的是古代负责执行公务的人,如官吏。
  • : 古代书写材料,多指竹简或木板。在没有纸张的年代,人们常将文字刻写于这些材质上。
  • 结合两者,即《吏牍》指的是由官员或其他办事人员撰写的正式公文或官方文件

造句

  1. 古代官府中,许多《吏牍》被用来记录各种公务事项和传达命令指示。
  2. 为了使文书更为规范,《吏牍》的书写必须遵循一定的格式和规定。
  3. 这份《吏牍》详细记载了这次事件的经过,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
  4. 老王是一位有着多年经验的老吏员,他能将复杂的内容巧妙地写进《吏牍》中。
  5. 在古代文人眼中,《吏牍》不仅是公务文件,也是反映社会、历史的一面镜子。

这些句子旨在展示《吏牍》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和意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1 旧时代的大小官员:~治。官~。2 旧指小公务员:~员。胥~(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

1 古代写字用的木片:文~(公文)。尺~(书信)。案~。2 古代乐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