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渴望梅的拼音、解释、组词
止渴望梅的简介:
犹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同“止渴思梅”。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望梅止渴」。见「望梅止渴」条。
2. 此处所列为「望梅止渴」之典源,提供参考。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1>行役2>,失汲道3>,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4>林,饶子5>,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解〕 (1) 魏武:魏武帝曹操(西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人。雄才大略,多权诈,能作诗文。起兵追击黄巾贼,讨伐董卓,渐次剪削诸雄,自封为丞相,官拜大将军,爵号魏公,后死于洛阳。子曹丕篡汉,追谥武帝,庙号太祖。 (2) 行役:行军。 (3) 失汲道:迷失取水之路,指找不到水源取水。 (4) 梅:性耐寒,叶卵形,早春开花,花瓣五片,色红或白。果实味酸,可食。 (5) 饶子:多子,指梅树上结了很多果实。
3. 此处所列为「望梅止渴」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东汉末年,曹操带领著大军要去讨伐张绣,走到半路,因为天气十分炎热,又找不到水源,身上揹著沉重行囊的士兵个个都又渴又累。此时足智多谋的曹操,心生一计,就对士兵们说:「弟兄们,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的梅林,结满了又酸又甜的果实,可以生津解渴。」士兵们听到之后,每个人脑中都想起梅子那酸中带著甘甜的味道,嘴里不由自主的生出津液,精神为之一振,不再感到口渴。曹操借此终于找到水源,解除部队没水喝的窘境。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望梅止渴」,用来比喻以空想来安慰自己。
您提到的“止渴望梅”可能是一个误解或者拼写错误,因为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并没有这个词组直接出现。不过,“止渴望梅”的说法与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典故有关,即“望梅止渴”。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用空想或虚假希望来安慰自己,以缓解当前的焦虑或困难。
“望梅止渴”详细解释:
- 出处:最早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
- 意思:比喻用空想或希望来安慰自己,以缓解实际的困境。
- 适用场合:常用于描述当遇到困难时,通过想象美好事物来暂时缓解心情。
造句:
- 小张工作遇到了瓶颈,他决定不为难自己,每天告诉自己“望梅止渴”,坚持下去就会有转机。
- 在疫情初期物资紧缺的时候,医院的医护人员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相互鼓励,想象未来一切都会好起来,这就是一种“望梅止渴”精神。
- 为了缓解失眠,李阿姨每天睡前都会想象一片美丽的沙滩和清凉的海风,这种“望梅止渴”的方法帮助她慢慢入睡了。
- 小明考试前压力很大,但通过想象自己在获奖后的情景,他成功地减轻了焦虑情绪,这就是一种“望梅止渴”策略的应用。
- 项目组遇到困难时,大家互相打气,“望梅止渴”,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希望这些解释和造句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如果有关于其他词语的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