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狉的拼音、解释、组词

榛狉的简介:

zhēn pī
1.唐柳宗元《封建论》:"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后因以"榛狉"形容未开化。

  • AI解释

词语“榛狉”源自古代汉语,常用于描绘自然状态下的荒凉、未开垦之地。这个词由两个部分组成:“榛”,指丛生的灌木或杂树;“狉”,形容兽类出没的状态,带有野蛮、原始的意思。

解释

  • 含义:原意是指杂草、灌木和野生动物充斥的地方,后来常用来比喻荒凉、未开发、原始的状态。
  • 用法:多用于文学创作中描绘自然风光或社会环境的初始状态,具有强烈的视觉和情感表达力。
  • 情感色彩:主要带有自然美与原始美的意境,也隐含着一种质朴之美。

造句

  1. “远眺山川,只见一片榛狉之景,野兽出没其间,仿佛回到了那个未开化的年代。”
  2. “他梦想在那片榛狉之地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远离尘嚣的喧闹与文明社会的束缚。”
  3. “随着科技的发展,那些曾经荒无人烟、榛狉的边疆地区逐渐被人类开发成为繁华的城市和繁荣的农业区。”
  4. “在这片未被人干扰过的榛狉之地,野生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着,没有恐惧,也没有争斗。”
  5. “尽管现代文明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地球表面的面貌,但那些仍保留原始风貌的榛狉之处依然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和欣赏。”

以上造句旨在通过具体场景来展示“榛狉”一词的应用范围及其所蕴含的情感色彩。

分词解释

zhēn

1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结球形坚果,称“榛子”,果仁可食。木材可做器物。2 丛杂的草木:~芜。莽~。~薄(草木丛生的地方,引申为指幽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