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诗派的拼音、解释、组词

浙西诗派的简介:

zhè xī shī pài
清诗流派。发端于浙西诗人朱彝尊,形成于清代中叶。重要作家有厉鹗、符曾、汪沆等。作品大多写文人的日常琐事,力求风格“幽新”,喜用僻典和代替字。

  • AI解释

《浙西诗派》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主要形成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6),以浙江西部地区为中心。这个诗派在当时文坛上颇具影响力,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德潜等。

详细解释

浙西诗派的成员多为士大夫阶层,他们重视诗歌的艺术性和技巧性,主张“诗言志”,倡导一种温婉细腻、雅致清新的风格。他们强调学养和诗才的重要性,并且注重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在创作实践中,浙西诗人追求语言的精炼,讲究意境之美,善于运用典故和修辞手法。

造句

  1. 清朝时期,很多文人学者聚集于浙江西部,形成了著名的《浙西诗派》,引领了当时的文化潮流。
  2. 浙西诗派倡导“温婉细腻”的诗歌风格,使得当时的许多作品都流露出一种柔和雅致的气息。
  3. 朱彝尊作为《浙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深受后世文人喜爱和推崇。
  4. 在《浙西诗派》的影响下,很多地方开始注重培养文学人才,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
  5. 虽然《浙西诗派》在后来逐渐式微,但其对清代乃至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仍然深远。

通过以上解释和造句,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浙西诗派”的含义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分词解释

zhè

1 〔~江〕a.古水名,今中国钱塘江及其上流的总称。亦称“渐江”、“之江”、“曲江”;b.省名,位于中国东部。
西

1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宫(借指妃嫔)。2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学。~画。~餐。~医。3 姓。

shī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pài

1 水的支流:九~(指长江支流之多)。2 一个系统的分支:~系。~别。~性。党~。3 作风,风度:正~。气~。~势。~头。4 分配,指定:~赴。~驻。~遣。委~。5 指摘:~不是。6 量词(❶用于派别,如“两~的意见争论不休”;❷用于景色、气象、语言等,前面用“一”字,如“一~胡言”、“好一~北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