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溜的拼音、解释、组词

滴溜的简介:

dī liū/liù
1.形容很圆。 2.形容声音的圆润宛转。 3.形容旋转或转动快速。 4.圆滑,狡猾。 5.液体一滴一滴地下坠。 6.方言。提,提起。 7.留下,剩下。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盘旋、旋转的样子。引申为盘算。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老汉挑起担儿,恰待要走,则见那相公滴溜的拨回马来。」也作「滴流」、「滴流流」。

2. 引申为悬空、甩离。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二折:「慨君王圣怒难分辨,便是老性命滴溜在眼前。」

3. 圆、圆滑的样子。元.乔吉《两世絪缘》第一折:「有那等滴溜的猱儿不觅钱,他每都错怨天。」

4. 用手提著。《醒世姻缘传》第六回:「第二日清早,我滴溜著这猫往市上来,打那里经过,正一大些人围著讲说哩!」也作「提溜」。

关于“滴溜”这个词,实际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或常用词,因此没有正式的定义和详细的解释。不过,“滴溜”有时被用来形容旋转、灵活、圆润等状态或动作,在某些方言或者口语表达中可能会有所应用。下面我会尝试根据这种用法给出一些解释,并提供5个造句。

解释

  1. 旋转迅速: 形容物体快速地转动。
  2. 灵活: 描述某物或人的动作敏捷、不僵硬。
  3. 圆润: 用于描述形状时,形容圆形、光滑的样子;也可形容声音柔和悦耳。

造句

  1. 圆球在空中滴溜几下就落到了地上。
  2. 她的动作真滴溜,像一只灵活的小鹿。
  3. 这颗珠子的表面非常滴溜圆润,摸起来很舒服。
  4. 小狗围着水盆转了几圈,尾巴摇得滴溜响。
  5. 那首歌的旋律真是滴溜悦耳,让人听了心情愉快。

请注意,以上造句基于“滴溜”字面意义的假设性理解,并非官方定义。如果在特定语境中看到这个词被使用,建议根据具体上下文来理解其含义。

分词解释

1 液体一点一点地向下落:~眼药。~落。~翠。水~石穿(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能成功,亦作“滴水穿石”)。~漏(漏壶)。2 一点一点向下落的液体:水~。汗~。3 量词,用于滴下的液体的数量:~水不漏。两~墨水。

liū,liù

1 滑行,(往下)滑:~冰。2 光滑,平滑,无阻碍:~圆。~光。3 趁人不见走开:~走。~号。4 同“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