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山刻石的拼音、解释、组词
坛山刻石的简介:
tán shān kè shí/dàn
1.坛山在河北省赞皇县,山壁刻有"吉日癸巳"四个篆字,相传为周穆王书。原刻石在宋皇佑年间被州将刘庄凿取带走,久佚。宋皇佑五年李中佑摹刻本也已散失,现存有南宋重刻本。参阅清王昶《金石萃编》卷三。
1.坛山在河北省赞皇县,山壁刻有"吉日癸巳"四个篆字,相传为周穆王书。原刻石在宋皇佑年间被州将刘庄凿取带走,久佚。宋皇佑五年李中佑摹刻本也已散失,现存有南宋重刻本。参阅清王昶《金石萃编》卷三。
- AI解释
《坛山刻石》,也称为“泰山刻石”,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在公元前219年巡游至泰山时所立的一块重要碑碣。这块刻石记录了秦始皇东巡的壮举和对于自己功绩的颂扬,是研究中国早期历史、书法艺术及秦朝文化的重要文物。
详细解释
- 时间与地点: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首次北巡,在登临泰山后立碑。
- 内容:刻石上记录了秦始皇对于自己功绩的颂扬以及对当时政治、文化制度的一些阐述。
- 书法价值:《坛山刻石》是大篆(古文)向小篆(今文)过渡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
造句
- “参观博物馆时,他特地找寻了介绍《坛山刻石》的展览,对其中的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
- “学者们通过对《坛山刻石》的研究,进一步揭开了秦朝时期的神秘面纱。”
- “这座碑文清晰可辨,为研究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坛山刻石》便是其中之一。”
- “每当有学生前来了解中国历史时,老师都会讲到秦始皇的《坛山刻石》,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 “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欣赏并学习《坛山刻石》等珍贵文物,这对于促进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内容是对《坛山刻石》及其历史价值的一个简要介绍,并提供了五个使用其作为背景的造句示例。
分词解释
坛
tán
1 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土和石筑的高台:天~。地~。登~拜将。2 用土堆成的平台:花~。3 僧道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神~。法~。4 文艺界、体育界或舆论阵地:艺~。文~。球~。论~。5 一种口小肚大的陶器:~子。水~。
山
shān
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4 姓。
刻
kè
1 雕,用刀子挖:~本(雕版印成的书本)。~石。~字。~板。~舟求剑。2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3 时间:此~。即~。顷~(极短时间)。时~。~不容缓。4 形容程度极深:深~。~意。~骨(感受深切入骨)。~苦。5 不厚道:~毒。~薄。尖~。苛~。6 同“克”。
石
shí,dàn
1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2 指石刻:金~。3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药~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