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会议的拼音、解释、组词
德黑兰会议的简介:
dé hēi lán huì/kuài yì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一次国际会议。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商讨对德战争共同行动和战后安排及合作问题,规定美、英应于1944年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会后发表《德黑兰宣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一次国际会议。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商讨对德战争共同行动和战后安排及合作问题,规定美、英应于1944年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会后发表《德黑兰宣言》。
- AI解释
德黑兰会议是指二战期间,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召开的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三位领导人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苏联领袖斯大林。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协调盟国对纳粹德国的军事行动,讨论了开辟第二战场(即诺曼底登陆)、盟军在地中海地区的行动、苏德战场以及战后欧洲的政治安排等问题。
详细解释
- 背景:二战期间,东西方反法西斯同盟国为了统一战线、协调对敌作战计划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 议题:
- 确定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具体时间与方案;
- 讨论如何有效打击纳粹德国,特别是在地中海地区进行联合行动;
- 战后欧洲的重建问题及其政治安排;
- 苏联加速进入战争状态的可能性等。
- 成果:此次会议加深了盟国之间的合作,确定了反法西斯同盟国的战略方向和行动计划。
造句
- 历史学家们常常提到德黑兰会议作为二战期间转折点之一,它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 在德黑兰会议上,各国首脑共同商讨如何通过合作抵抗纳粹德国的侵略。
- 德黑兰会议不仅为同盟国在军事层面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战后和平秩序的构建。
- 这场战役背后的故事,被很多人追溯到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那次会议决定了未来数年的世界走向。
- 从德黑兰会议的历史来看,强大的国际合作对于克服全球性的挑战至关重要。
分词解释
德
dé
1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品~。公~。~行。道~。~性。~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才兼备。度~量力。~高望重。2 心意,信念:一心一~。3 恩惠:~施。~泽(德化和恩惠)。~惠。感恩戴~。4 姓。
黑
hēi
1 像墨和煤那样的颜色,与“白”相对:~白。2 暗,光线不足:~暗。~夜。3 隐蔽的,非法的:~枪。~市。~社会。4 恶毒:~心。5 姓。
兰
lán
1 指“兰草”和“兰花”:~艾(“兰花”和“艾草”,喻君子和小人)。~谱(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写各自家族的谱系。兰有香味,喻情投意合)。~摧玉折(喻贤人夭折,后多用来哀悼人不幸早死)。2 古书上指“木兰”。3 古同“栏”,家畜圈(juàn )。4 古同“斓”,斑斓。5 姓。
会
huì,kuài
1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4 彼此见面:~面。~见。5 付钱:~账。~钞。6 理解,领悟,懂:~心,体~。7 能,善于:~游泳。~英语。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10 恰好,正好:~天大雨。11 一小段时间:~会儿。
议
yì
1 意见,言论:~论。提~。建~。2 讨论,商量:商~。会~。协~。~案。~决。~价。3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非~。恐招物~。4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奏~。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