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的拼音、解释、组词
六代的简介:
liù/lù dài
1.指黄帝﹑唐﹑虞﹑夏﹑殷﹑周。 2.指唐﹑虞﹑夏﹑殷﹑周﹑汉。 3.指夏﹑殷﹑周﹑秦﹑汉﹑魏。三国魏曹冏有《六代论》﹐论夏﹑殷﹑周﹑秦﹑汉﹑魏兴衰之由。文见《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论》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4.指三国吴﹑东晋和南朝之宋﹑齐﹑梁﹑陈。
1.指黄帝﹑唐﹑虞﹑夏﹑殷﹑周。 2.指唐﹑虞﹑夏﹑殷﹑周﹑汉。 3.指夏﹑殷﹑周﹑秦﹑汉﹑魏。三国魏曹冏有《六代论》﹐论夏﹑殷﹑周﹑秦﹑汉﹑魏兴衰之由。文见《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论》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4.指三国吴﹑东晋和南朝之宋﹑齐﹑梁﹑陈。
- AI解释
《六代》这个词并非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或成语,它可能是一个特定语境中的用词或者是文学作品中的命名。根据这个信息,“六代”通常指的是古代中国的六个朝代序列之一,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其具体指称可能会有所不同。
最常见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说法:夏、商、周(分为西周和东周)、秦、汉、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宋等,这样的排序也被认为是中国从早期文明到中世纪初期的一个发展过程。另一种较为常见的解释是将六代作为“黄帝”时代之后的六个朝代来表述。
为了提供一个较为通用的解释,这里假设《六代》指的是夏、商、周(西周和东周)、秦、汉以及三国时期至隋唐时期的宋这六个历史阶段。下面是对这一概念的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 夏:中国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朝代,始于约公元前2070年。
- 商: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重要的王朝,以殷墟为都城。
- 周(西周与东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的朝代。西周定都镐京(今西安),东周则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 秦:前221年至前207年,结束了长期的战国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王朝。
- 汉:从公元前202年开始直到公元220年结束。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宋:这一阶段包含了魏、蜀、吴三国(220-280年),以及随后的晋、南北朝(317-589年)、隋、唐等,直到北宋初期(960-1279年)。
造句
- 在《六代》更迭的过程中,许多文化和社会制度发生了显著变化。
- 古人云:“观古今之变,则知六代兴衰之道。”
- 这个历史博物馆通过展示《六代》的文物来传承文化遗产。
- 学者们深入研究了《六代》时期的政治经济情况,以期从中获取智慧和经验。
- 从夏商周到秦汉,再到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宋,《六代》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进程。
分词解释
六
liù,lù
1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甲。~艺(①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②六经)。~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朝(cháo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言诗。~弦琴。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
代
dài
1 替:~替。~办。~销。~序。~表。2 历史上划分的时期:时~。世~。古~。近~。现~。当(dāng )~。年~。3 世系的辈分:下一~。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