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舟之鱼,不游枝流的拼音、解释、组词

吞舟之鱼,不游枝流的简介:

tūn zhōu zhī yú,bù yóu zhī liú
大鱼不在小河里游。比喻志节高尚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AI解释

吞舟之鱼,不游枝流》这是一句出自《庄子·外篇·秋水》的古语。其原句是“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局曲巢”。其中,“吞舟之鱼”指的是那些巨大的鱼类,能将整艘船吞噬进水中。“不游枝流”则是指这类巨鱼不会在细小的水流或树枝间的小溪里游动。这句话常用来比喻人或事物要达到目标、成就大事,不能局限在小范围或小事情中。

详细解释

这句话通过“吞舟之鱼”的比喻说明了大事物或伟大的人物不应局限于小事或狭小的空间,而应着眼于更大的舞台和更高的目标。庄子用这种形象的语言来强调追求宏伟的目标时所应有的广阔视野和胸怀,同时也暗示那些能够完成伟大使命的人或物,往往需要具备相应的规模、力量和能力。

造句

  1. 小王在公司里总是喜欢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他却忘记了吞舟之鱼不应游枝流的道理,这让他错失了很多展现自己实力的机会。
  2. 大学毕业后,李明决定投身于科研工作,他认为作为科学家就应该追求伟大的目标,而不是局限于小范围的研究。
  3. 陈总的公司经营业绩逐年增长,在行业里名气也越来越大。但他仍然不满足现状,坚持认为吞舟之鱼应游大河,不应局限在支流之中。
  4. 李华总是抱怨自己工作不顺,觉得自己的机会不多。但是,他的朋友们告诉他:“你像吞舟之鱼,不应该只盯着小池塘。”
  5. 小刘自从升任部门经理后便意识到了肩上的责任重大,他开始用“吞舟之鱼,不游枝流”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和决策。

这些造句通过不同的场景展示了这句话背后的哲理:追求大目标、不局限于小事。

分词解释

tūn

1 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吐。~咽。~噬。狼~虎咽。气~山河。忍气~声。2 兼并,侵占:~没(mò)。~并。~蚀。~占。

zhōu

1 船:~辑。龙~。轻~。一叶扁~。泛~。同~共济。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1 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虾。~虫。~网。~跃。~贯(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雁(书信,信息)。~米乡。~尾纹。~目混珠。~质龙文(喻虚有其表)。2 姓。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yóu

1 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泳。~水。2 从容地行走:周~。~历。~逛。~兴(xìng)。~记。~说(shuō)。~山玩水。3 〈书〉交往,来往:交~。4 不固定:~资。~走。~牧。~行。~学(古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或外国求学)。~击。~弋。~离。~子(离家久居外乡的人)。5 河流的一段:上~。中~。下~。6 姓。

zhī,qí

1 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树~。~干(gàn )。竹~。节外生~。~柯。~节(a.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问题;b.细碎的,不重要的)。2 量词,指杆形的:一~铅笔。3 古同“支”,支持,分支。

liú

1 液体移动:~水。~汗。~血。~泪。~程。~泻。~质。~水不腐。汗~浃背。随波逐~(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转(zhuǎn )。~通。~寇。~浪。~离。~散。~失。~沙。~露。~萤。3 传播:~言。~传。~芳。~弊。~毒。~行(xíng )。4 指江河的流水:河~。江~。溪~。激~。奔~。5 像水流的东西:气~。暖~。电~。6 向坏的方面转变:~于形式。7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放。~配。8 品类,等级:~辈。~派。9 指不正派: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