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民的拼音、解释、组词
乱民的简介:
luàn mín
1.统治人民。 2.侵害人民。 3.旧时称造反的人。
1.统治人民。 2.侵害人民。 3.旧时称造反的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治理人民。《书经.说命中》:「不惟逸豫,惟以乱民。」
2. 破坏社会、违法犯纪的人。《周礼.地官.大司徒》:「八曰乱民之刑。」《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而今是四海一家的时候,任你荆轲、聂政,也只好叫做乱民。」
3. 侵扰人民。《韩非子.诡使》:「入则乱民,出则不便也。」
《乱民》作为一个词汇,主要用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或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往往用于描述那些不受法律和秩序约束、行为混乱的人群。在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及一些现代文学创作中,可能会使用“乱民”来指称叛乱的民众或者不法分子。需要注意的是,“乱民”一词含有负面色彩,常带有贬义。
下面提供五个造句:
-
在唐朝末年,由于连年的战乱和自然灾害,各地聚集了不少流民,他们因生活无着落而变成了所谓的“乱民”。
-
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中,聚集了大量对政府不满的百姓,这些人被外界称为乱民。
-
城市里发生了骚乱事件后,警察和军队迅速出动,平息了由一群所谓‘乱民’引起的社会动荡。
-
在古代社会,面对反抗统治阶层的行为,往往会用“乱民”这样的称呼来污名化起义者或被压迫民众。
-
有些文学作品中描绘了一群在官府苛政下生活的底层人民形象,虽生活艰难但不反叛,这些角色未必能被称作“乱民”。
使用时请注意,该词通常带有较强的社会评价和历史背景,在现代语境中应避免随意使用。同时,在不同的情景和文本中,“乱民”的定义可能有所不同。
分词解释
乱
luàn
1 没有秩序:~套。紊~。凌~。2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世。政~。平~。~邦不居。3 混淆:~伦。败常~俗。4 任意随便:~吃。~跑。5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6 横渡:~流。7 治理:~臣。8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曰。
民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