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蚱(mà-)的拼音、解释、组词
蚂蚱(mà-)的简介:
mà zhà
“蝗虫”的俗称。亦指蚱蜢。见“蝗虫”。
“蝗虫”的俗称。亦指蚱蜢。见“蝗虫”。
- AI解释
《蚂蚱》这个词是汉语中的一种昆虫名词,学名为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它属于直翅目、蝗科的一类昆虫。在北方方言中,“蚂蚱”也称为“蚱蜢”,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
详细解释
- 形态特征:蚂蚱体型较小,长约2至4厘米,身体呈绿色或褐色,具有透明的翅膀和有力的后腿。
- 生活习性:它们通常在田野、草地等开阔地带活动,以植物叶片为食。在干旱或者食物短缺时,会成群结队地迁徙。
- 生态影响:虽然被视作农业害虫,但蚂蚱在生态系统中也有其重要地位,是某些鸟类和天敌昆虫的捕食对象。
造句
- 秋天到了,农田里到处都是飞舞着的小蚂蚱。
- 每到傍晚,田野里的小朋友们都会抓来几只蚂蚱做游戏。
- 蚂蚱不仅危害庄稼,在农村里还被用作一些传统菜肴的食材。
- 夜晚静悄悄的时候,偶尔能听到远处传来阵阵蚂蚱的叫声。
- 为了防止农作物遭受损害,农民伯伯们会采取各种方法来消灭田里的害虫,比如蚂蚱。
通过这些句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蚂蚱”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和含义。
分词解释
蚂
mǎ,mā,mà
1 〔~蟥〕环节动物,身体长形,稍扁,黑绿色,尾端有吸盘。生活在池沼或水田中,吸食人畜的血液。亦称“马鳖”、“水蛭”。2 〔~蚁〕见“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