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工团的拼音、解释、组词

文工团的简介:

wén gōng tuán
全称“文艺工作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承中国工农红军宣传队的传统,运用歌唱、舞蹈、演剧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的综合性文艺团体。

  • AI解释

文工团》这个词在现代语境中通常指的是由文艺工作者组成的团体,最初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使用的一个术语。下面是对《文工团》的详细解释以及五个例句。

解释:

  1. 背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军队内部曾广泛存在名为“文工团”的组织,它是由军人组成的文艺宣传单位,主要任务是进行文化娱乐、文艺创作和演出活动,旨在提高部队的文化生活质量和进行思想教育。

  2. 功能与性质:这类团体不仅为士兵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也承担着军事宣传的任务。成员通常包括作家、艺术家、音乐家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如歌曲、舞蹈、戏剧等,来传播正能量和军旅文化。

  3. 变化与发展:随着时间推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文工团”的概念逐渐淡化,其职能也发生了转变。今天,在非军事语境中提到“文工团”,更多地指的是各种职业文艺工作者组成的团队或组织。

造句:

  1. 在那个年代,许多艺术家都是从军艺学院毕业后加入了文工团
  2. 文工团的演出为驻守边防的官兵带来了不少欢乐与慰藉。
  3. 李阿姨是文工团的老兵,她曾多次参与过重要军事庆典活动的筹备工作。
  4. 现在,很多社区也成立了自己的文工团,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5. 文艺工作者们通过成立文工团的方式聚集在一起,共同创作和传播优秀的文化作品。

这些句子展示了“文工团”这一概念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

分词解释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gōng

1 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人。~人阶级。~农联盟。2 制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事业:~业。~业革命。3 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作。~厂。竣~。4 工作量:记~。这个工程需要三十个~。5 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儿。~夫(a.本领,造诣,亦作“功夫”;b.时间)。~力。6 细致,精巧:~巧。~整。~笔(中国画技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7 〔~尺(chǐ)〕中国古代一种记谱符号体系,有十个字: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相当于简谱的5671234567。“工”相当于“3”。8 善于,长于:~书善画。~于心计。

tuán

1 圆形:~扇。~脐。2 结成球形的东西:汤~。饭~。3 把东西揉成球形:~煤球。4 会合在一起:~聚。~圆。5 工作或活动的集体组织:~体。~伙。集~。6 军队的编制单位,营的上一级。7 旧时某些地区相当于乡一级的政权机关:~练。~丁。8 量词,用于成团的东西:一~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