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书法的拼音、解释、组词
紫阳书法的简介:
zǐ yáng shū fǎ
1.南宋朱熹与其门人据司马光《资治通鉴》﹑《举要历》和胡安国《举要补遗》等书,撰《通鉴纲目》一书。意在用《春秋》笔法"辨名分,正纲常"。《资治通鉴》对三国史事,据曹魏纪年,朱熹改据蜀汉纪年,以宣扬正统观念。朱熹别名紫阳,故称其笔法为"紫阳书法"。书法,指史笔。
1.南宋朱熹与其门人据司马光《资治通鉴》﹑《举要历》和胡安国《举要补遗》等书,撰《通鉴纲目》一书。意在用《春秋》笔法"辨名分,正纲常"。《资治通鉴》对三国史事,据曹魏纪年,朱熹改据蜀汉纪年,以宣扬正统观念。朱熹别名紫阳,故称其笔法为"紫阳书法"。书法,指史笔。
- AI解释
词语“紫阳书法”似乎不是汉语中一个普遍存在的固定词组,可能需要一些背景信息来准确解析其含义。在中国文化中,“书法”特指汉字书写艺术,通常与中国古代文人、历史人物或特定流派相关联。然而,“紫阳”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名称或称号,它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历史人物或与某一特定流派相关的书法风格。
假设“紫阳书法”是描述一种特定的书法风格或者是由某位以“紫阳”为名的书法家所创造的一种独特的书写方式,那么可以这样解释:“紫阳书法”可能是指这种由紫阳大师开创并完善了的独特书法艺术风格。它可能融合了某种特别的笔法、布局或是表达情感的方式。
为了更好地帮助您理解这个假想的概念,“紫阳书法”的特点或许包括:
- 特殊的笔法:使用独特的运笔技巧,可能更强调线条的变化或某些特定的书写节奏。
- 深刻的情感表达:这种书法不仅注重形体结构,还特别强调通过字迹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状态和思想感情。
- 创新与传统结合:既继承了传统的书法艺术精髓,又融入了创新的精神。
基于上述解释,以下是五个造句实例:
- “紫阳书法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远的意境,在中国书法史上独树一帜。”
- “这幅字迹刚劲有力,正是出自紫阳大师之手,展现了他深厚的紫阳书法功底。”
- “在此次书法展上,许多作品尝试模仿紫阳书法的独特风格,但却难以再现其精髓。”
- “紫阳书法强调情感的自然流露,这与传统书法注重规整的形式有所不同。”
- “紫阳大师的作品常常被后人推崇为紫阳书法的经典之作。”
请注意,“紫阳书法”这一概念在实际中文中并不常见。如果“紫阳”是真实存在的人物或风格,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和解释该词语的具体含义。
分词解释
紫
zǐ
1 在可见光中波长最短,红与蓝合成的颜色:~红。~铜。~外线。~药水。2 道教和某些朝代的统治者所崇尚的色彩,因而常在其宫室、服饰、用物前冠之以“紫”:~衣。~书(①道经;②皇帝诏书)。~诰(帝王诏令)。~台(神仙、帝王所居)。~气(祥瑞之气,多附会为帝王、圣贤或宝物出现的先兆)。~绶。~垣(皇宫)。~阙。~光阁。~禁城。~袍金带。3 姓。
阳
yáng
1 明亮。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谓之道。阴~二气。图形:⚊(U+268A)。3 指“太阳”:~光。~面。~历。向~。夕~。4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5 温暖:~春。6 外露的,明显的:~沟。~奉阴违。7 凸出的:~文图章。8 关于活人的:~间(人世间)。~宅。~寿。9 带正电的:~极。~电。~离子。10 男性生殖器:~痿。11 古同“佯”,假装。12 姓。
书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法
fǎ
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制。~治。犯~。守~。合~。宪~(国家的根本大法)。政~。奉公守~。逍遥~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办~。设~。手~。写~。3 仿效:效~。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式。~帖。5 佛家的道理:佛~。~号。~轮。~像。~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师。~器。~事。7 指“法国”:~文。~式大菜。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