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一书的拼音、解释、组词
尺一书的简介:
chǐ yī shū
1.指诏书。 2.指书信。
1.指诏书。 2.指书信。
- AI解释
《尺一书》,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从其字面来看,“尺”通常指长度单位,“一书”则是“一本书”的意思。这里的“尺”也可能特指古代的一种特定文牍形式或者长度标准的信件。在古代中国,“尺”不仅是测量工具的名字,也是一种书写载体的标准长度。“尺一书”可能指的是某种规格的文书或是一封特别的信函。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在古代中国,尤其是汉代及之前,人们常用简牍作为书写材料。所谓的“尺”,是指简牍的长度,即一尺(大约30厘米)。因此,“尺一书”可能特指一种特定尺寸、格式或者内容的重要文书。
-
意义推测:“尺一书”在古代可能指的是朝廷官员之间或官员与君主之间的正式信件,用以传达重要信息。因为这类信件通常涉及国家大事或重要事务的处理,“尺一书”的称呼可能是为了强调其严肃性和重要性。
-
用途推测:由于“尺一书”常用于重要公务活动,因此它可能具有一定的格式和书写规范,比如要用正式的语言、有特定的开头与结尾等等。这样的信件往往需要迅速传达并被认真对待。
造句
- 古代君臣之间会通过“尺一书”来沟通国家大事。
- 历史文献中提到,皇帝曾下了一道重要的“尺一书”,要求全国上下遵守新定的税收标准。
- 这封“尺一书”不仅书写工整,而且内容精炼,足见作者之用心。
- 据传,诸葛亮曾经使用“尺一书”向孙权提出了联合抗曹的建议。
- 在古代官场上,“尺一书”是官员们用来汇报工作、请求指示的重要工具之一。
分词解释
尺
chǐ,chě
1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短寸长。~牍。2 量长度的器具:竹~。3 像尺的东西:铁~。仿~。戒~。4 形容微少或短小:~布。咫~天涯。
一
yī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书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