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度的拼音、解释、组词
普度的简介:
pǔ dù/duó
1.亦作"普渡"。 2.佛教语。广行剃度。 3.佛教语。谓广施法力使众生普遍得到解脱。
1.亦作"普渡"。 2.佛教语。广行剃度。 3.佛教语。谓广施法力使众生普遍得到解脱。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广施法力以度化众生。如:「普度众生」。
2. 广行剃度。《宋史.卷二七六.孔承恭传》:「尝劝上不杀人,又请征战地修寺及普度僧尼,人多言其迂阔云。」
3. 佛教徒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会,民间施放水灯的民俗。参见「放水灯」条。
《普渡》一词在中文里,通常用来指代佛教中的一种说法或活动,即通过各种修行和仪式来超度亡者,使他们在轮回中得以解脱。其核心思想是借助佛法的力量,帮助众生脱离苦海,获得涅槃的安乐。它体现了佛教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精神。
详细解释
- 普度(pǔ dù):原意是指通过宗教仪式或行为来超度亡灵,使他们能够得到解脱,进入极乐世界。
- 在现代汉语中,“普度”也可以泛指一种普遍的救济或者帮助他人的行动、理念。
造句
- 寺院每到寒衣节都会举行庄严的普渡法会,为逝去的亲人超度。”
- 他用个人的力量发起了一系列慈善项目,旨在普度社会上的贫困儿童,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教育的阳光。
- 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志愿者们不辞辛劳地前往灾区开展救援工作,进行了一场特殊的“生命之舟”普渡行动。
- 这家非营利组织致力于普及健康知识和医疗资源,希望借此能够普度那些生活在偏远地区的人民。”
- **他撰写了一篇关于如何通过个人努力和智慧来普渡人生困境的文章,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些例子旨在展示“普渡”一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既可以用于宗教活动的描述,也可以引申至更广泛的慈善行为或帮助他人的情景中。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