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1905-1981)的拼音、解释、组词
杜聿明(1905-1981)的简介:
dù yù míng (1905-1981)
陕西米脂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党政府第五军军长、中国远征军第一路代司令长官、第五集团军总司令。曾率部参加徐州会战,到缅甸支援盟军对日作战。抗战胜利后,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1949年在淮海战役中被俘,1959年被特赦。曾任全国政协常委。
陕西米脂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党政府第五军军长、中国远征军第一路代司令长官、第五集团军总司令。曾率部参加徐州会战,到缅甸支援盟军对日作战。抗战胜利后,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1949年在淮海战役中被俘,1959年被特赦。曾任全国政协常委。
- AI解释
杜聿明(1905年3月27日—1981年4月6日)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是中国国民革命军将领,在解放战争期间被俘虏并接受改造后成为社会主义新人。他在北伐、抗日和内战中经历了多个重要的军事战役,晚年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参与了一些社会活动。
详细解释
- 生平:杜聿明出生于河南省鹿邑县一个农民家庭。他早年在军阀混战时期参军,1930年代加入国民革命军,并逐步晋升至高级将领。
- 抗日战争期间:杜聿明参与了多次抗日战争战役,为抵抗日军做出了贡献。
- 内战经历:在解放战争中,杜聿明担任国民党军的重要指挥官。最终,他在辽沈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从此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改造生活。
- 改造与新生:1952年起,杜聿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接受思想教育和政治改造,并逐步融入社会主义社会。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对推动地方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造句
- 杜聿明将军在解放战争期间被俘后,积极接受改造,成为了一名拥护党的领导的公民。
-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杜聿明同志作为曾经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经历了深刻的思想转变,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 通过阅读有关杜聿明的故事,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新旧中国的历史变迁以及个人命运与时代潮流之间的关系。
- 杜聿明将军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更是一个值得敬重的政治改造模范人物。
- 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今天,回顾杜聿明同志从军阀部队到社会主义新人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进步的过程。
分词解释
杜
dù
1 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2 阻塞(sè),堵塞(sè):~绝。~塞(sè)。~门谢客,防微~渐。3 〔~撰〕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编造。4 姓:~康(相传最早发明酿酒的人,文学作品中借指酒)。
明
míng
1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3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4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5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6 睿智:英~。贤~。~君。7 视觉,眼力:失~。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日。~年。10 中国朝代名:~代。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