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柄的拼音、解释、组词

民柄的简介:

mín bǐng
1.对臣民的赏罚之权。

  • AI解释

关于“民柄”这个词语,似乎在通用的汉语词汇中并不常见。可能是指“民用”的简化写法,或者是一个错误或特殊的表达方式。“民柄”如果是从某种特定语境或是某个特殊体系中提到的话,请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以便于准确解释。

但是基于常识和语言学分析,“民柄”可能指的是与民众、百姓有关的权利、控制权或者是社会管理中的某一方面。如果将“民柄”分解理解为两部分:“民”即人民,代表群体;“柄”,在某些语境下可以指权力或控制力。“民柄”似乎意指人民的权力或者对某一事物的掌控权利。

以下是基于这种解释构建的五个造句:

  1. 在现代社会中,提高民主意识有助于加强民众的民柄。
  2. 为了保证公平正义,政府应当确保每个公民都能平等分享民柄。
  3. 村民选举产生的代表不仅代表了村民的声音,也是他们民柄的直接体现。
  4. 如果媒体能够行使好民柄,就能更好地监督政府行为,维护公共利益。
  5. 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这无疑是扩大了广大网民的民柄。

如果“民柄”是指另一含义或特定语境,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于进一步解释。

分词解释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bǐng

1 植物的花、叶或果实跟枝茎连着的部分:叶~。花~。2 器物上的把儿:刀~。勺~。3 量词,用于有柄物:一~伞。4 喻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材料:把(bǎ)~。话~。5 执掌:~政(执掌政权)。~国。6 权:国~。民~。7 根本:“谦,德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