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备志的拼音、解释、组词
武备志的简介:
wǔ bèi zhì
中国古代大型综合性兵书。明代茅元仪编纂。二百四十卷。分为五部分:《兵诀评》辑录点评部分兵书内容;《战略考》辑录历代六百余个战争战例;《阵练制》辑录各种阵法及士卒编伍、训练方法等;《军资乘》辑录军营制度、攻守器械、火器、车马战船、军饷等;《占度载》辑录占卜、兵要地志等。在中国及世界军事史和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大型综合性兵书。明代茅元仪编纂。二百四十卷。分为五部分:《兵诀评》辑录点评部分兵书内容;《战略考》辑录历代六百余个战争战例;《阵练制》辑录各种阵法及士卒编伍、训练方法等;《军资乘》辑录军营制度、攻守器械、火器、车马战船、军饷等;《占度载》辑录占卜、兵要地志等。在中国及世界军事史和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AI解释
《武备志》详细解释
定义: 《武备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军事著作,由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徐光启主持编纂。该书收集了从先秦至明代的各种军械、兵法以及战略战术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和注释。
内容结构: 1. 武器装备篇:详细记录了各种兵器的设计图、制作方法及使用技巧。 2. 兵法战略篇:收录了古代军事家的著述,包括孙子兵法等经典兵书的译文或摘录。 3. 战术阵型篇:介绍不同类型的战斗阵型及其应用条件。 4. 地理环境篇:分析战场地形对作战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自然环境进行防御或进攻。
历史价值与影响: 《武备志》不仅是一部军事百科全书,也反映了明末清初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它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军事技术和战略思想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并且在后来清朝的军事改革中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造句
- 学习《武备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军事智慧。
- 据说《武备志》中有许多关于冷兵器战争的独特见解,值得深入研究。
- 研究《武备志》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的兵法和战术思想。
- 《武备志》不仅记录了古代的武器装备,还详细描述了作战策略与技巧。
- 在现代军事战略教学中,《武备志》依然是重要的参考资料。
分词解释
武
wǔ
1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装。~器。~警。~林。~坛。~生。~旦。~丑。~净。~举。2 勇猛,猛烈:英~。威~。~断。~士。~夫。3 半步,泛指脚步:步~。踵~。行(xíng )不数~。4 姓。
备
bèi
1 具备;完备:具~。完~。求全责~(要求全面、完美)。2 预备;准备:预~。防~。准~。筹~。~案(向主管机关做书面报告,以备查考)。~注。~忘录。3 设备:设~。装~。军~。
志
zhì
1 意向:~愿。~气。~趣(志向和兴趣)。~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学。2 记在心里:~喜。~哀。永~不忘。3 记载的文字:杂~。~怪(记载怪异的事)。4 记号:标~。5 〈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子。用碗~~。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