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的的拼音、解释、组词

兀的的简介:

wù de
也作“兀底”。①代词。犹言“这”:{{c027}}他兀的模样。②助词。表示严肃或惊异的语气:仆人来报,兀的那个平章到来也。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指示词。那个、这个。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你本利少我四十两银子,兀的是借钱的文书,还了你,再送你十两银子做盘缠。」《三国演义》第二八回:「飞把手指曰:『兀的不是军马来也!』」

2. 突然、忽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醉公兀的一下跳起来,向房里便跑。」

3. 疑问词。怎么、岂。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一折:「似这般几时是了,我收了这铺儿。李德昌,你几时来家,兀的不痛杀我也。」

《兀的》是元杂剧中常用的一个感叹词,常用于口语或唱词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呀”等语气助词。它并不具有实际意义,主要用来表达说话者的情绪、惊讶或感叹之情。

造句示例

  1. 喜怒哀乐皆在心间,兀的不令人感伤!
  2. 美景如画,令人留连忘返,兀的不是?
  3. 天气忽变,风雨交加,真是兀的不让人措手不及。
  4. 漫步于古巷之中,兀的不感觉时光倒流,回到了古代。
  5. 你这一番话,兀的不叫人深思。

注意事项

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直接对应《兀的》这样的词汇。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文体和语境,通常用于古典文学或戏曲等场合以符合语言风格的要求。

分词解释

1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鹫。“蜀山~,阿房出。”2 高高地突起:~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3 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那。~的(dì)(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

dí,dì,de

1 真实,实在:~确。~当(dàng )。~情。~真。~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