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拼音、解释、组词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简介:
yà lì shān dà/dài/tài·niè fū/fú sī jī
苏联故事片。莫斯科电影制片厂1938年摄制。爱森斯坦、特·瓦西里耶夫导演,契尔卡索夫主演。13世纪时,在鞑靼蒙古占领下的俄国,又遭德意志条顿骑士团入侵。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公亲率部队,在楚德湖上击溃入侵的条顿骑士团。
苏联故事片。莫斯科电影制片厂1938年摄制。爱森斯坦、特·瓦西里耶夫导演,契尔卡索夫主演。13世纪时,在鞑靼蒙古占领下的俄国,又遭德意志条顿骑士团入侵。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公亲率部队,在楚德湖上击溃入侵的条顿骑士团。
- AI解释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是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以13世纪初俄罗斯抵御瑞典和诺曼人的入侵为背景,通过描述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的英雄事迹及其对俄国历史影响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民族团结以及个人信仰的深刻思考。这部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造句
- 托尔斯泰笔下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展现了一位英雄如何通过智慧和勇气,引领国家度过难关。
- 在《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这部作品中,作者深刻探讨了个人选择与历史进程之间的关系。
-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事迹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俄罗斯民族团结的象征,在《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这部小说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
- 文学爱好者们常将托尔斯泰创作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与莎士比亚的作品相提并论,认为其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 作为一部历史小说,《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不仅丰富了读者的历史知识,也激发了人们对于国家荣誉感和个人责任感的思考。
分词解释
亚
yà
1 较差:他的体力不~于你。2 次一等:~军。~圣。3 原子价较低的,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一个氢原子或氧原子的:硫酸~铁。4 指“亚细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简称“亚洲”):东~。
历
lì
1 经过:经~。来~。阅~。~尽甘苦。2 经过了的:~程。~代。~史。~来。3 遍、完全:~览。~数(shǔ)。4 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法。
山
shān
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4 姓。
大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夫
fū,fú
1 旧时称成年男子:渔~。农~。万~不当之勇。2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役。拉~。3 〔~子〕➊旧时对学者的称呼;➋旧时称老师;➌旧时妻称夫;➍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4 与妻结成配偶者:丈~。~妇。
斯
sī
1 这,这个,这里:~人。~时。以至于~。2 乃,就:有备~可以无患。3 劈:“墓门有棘,斧以~之”。4 古同“厮”,卑贱。5 古同“澌”,尽。6 姓。
基
jī
1 建筑物的根脚:~石。~础。奠~。2 根本的,起始的:~本。~业。~层。~点。~准。3 根据:~于。4 化学上化合物的分子中所含的一部分子原子被看作是一个单位时,称作“基”:~团。~态。氨~。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