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副其实的拼音、解释、组词
名副其实的简介: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语本《后汉书.卷七○.郑孔荀列传.孔融》。△「名不虚传」
2. #《后汉书.卷七○.郑孔荀列传.孔融》1>操故书激厉融曰:「盖闻唐虞之朝,有克让之臣,故麟凤来而颂声作也。……昔廉、蔺小国之臣,犹能相下;寇、贾仓卒武夫,屈节崇好;光武不问伯升之怨;齐侯不疑射钩之虏。夫立大操者,岂累细故哉!往闻二君有执法之平,以为小介,当收旧好;而怨毒渐积,志相危害,闻之怃然,中夜而起。昔国家东迁,文举2>盛叹鸿豫3>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于郑玄4>,又明《司马法》5>,鸿豫亦称文举奇逸博闻,诚怪今者与始相违。孤与文举既非旧好,又于鸿豫亦无恩纪,然愿人之相美,不乐人之相伤,是以区区思协欢好。又知二君群小所搆,孤为人臣,进不能风化海内,退不能建德和人,然抚养战士,杀身为国,破浮华交会之徒,计有余矣。」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晋.鱼豢《魏略》。 (2) 文举:孔融(西元153∼208),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有俊才,为建安七子之一,拜大中大夫,后为曹操所杀。 (3) 鸿豫:郗(ㄔ)虑,字鸿豫,东汉高平人,生卒年不详。少受学于郑玄,官至御史大夫。与孔融相处不睦,曹操曾以书和解之。后操对融嫌忌益深,郗虑上奏构成其罪,融与其妻儿均被诛。 (4) 郑玄:西元127∼200,字康成,东汉高密人。为经学大家,笺注《诗经》、《周礼》、《仪礼》、《礼记》等书,为汉学家所尊。 (5) 《司马法》:战国时,齐威王命诸臣集古代兵法而成的兵书。〔参考资料〕 晋.鱼豢《魏略》(据《三国志.卷一一.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王修》裴松之注引)太祖甚然之,乃与修书曰:「君澡身浴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副,过人甚远。孤以心知君,至深至熟,非徒耳目而已也。察观先贤之论,多以盐铁之利,足赡军国之用。昔孤初立司金之官,念非屈君,余无可者。……」
3. 「名副其实」原作「名实相副」。据《后汉书.卷七○.郑孔荀列传.孔融》载,东汉末建安年间,曹操东征西讨,战功彪炳,权势极大,但恃才傲物的孔融却对他多所非议,常常针对时政上书给曹操,一点也不客气。日子久了,曹操对他也有点不满,然因孔融在外的名声崇高,只得隐忍下来。郗(ㄔ)虑为附和曹操,便上奏请免孔融的官职,二人于是有了心结,彼此互相仇恨。而在此时,曹操写了一封信给孔融,要化解他和郗虑之间的怨仇。说他们本来交情很好,结果因为一点小事而互相陷害,实在是不值得。以前两人互相欣赏,惺惺相惜,怎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呢?希望他们能重修旧好。曹操信中提到,孔融曾盛赞郗虑的学识,说他的学问是「名实相副」,和传闻中的一样好,绝不虚假。后来「名副其实」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
1. 名声或名称与事实相符合。【例】他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真是名副其实的大善人。
1. 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清史稿.卷四○五.吕贤其传》:「贤基品行端正,居官忠直,名副其实,即报可。」《歧路灯》第九○回:「就是那礼部门口有名的,也要名副其实。」也作「名符其实」。
《名副其实》是一个成语,意味着名义或名声与实际内容完全相符。它强调的是名称、称号或者名声与所代表的事实或行为完全一致。这个词常用于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与其外在形象是否相符合。
详细解释: - 名:指名誉、声望、名字。 - 副:意思是符合,对应。 - 实:实际的情况或事物。
例句:
- 李教授不仅学术成就显著,而且乐于助人,真是名副其实的学者兼良师益友。
- 这次的活动得到了媒体的高度评价,确实名副其实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和目标。
- 他虽然嘴上说得很漂亮,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做得非常差,简直就是名不副实。
- 小王平时工作勤奋,这次被评为“优秀员工”,可谓是名副其实。
- 虽然她外表看起来很普通,但是她的才华确实令人刮目相看,真是名副其实的才女。
这些例句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名副其实”这个词的应用场景和含义。
分词解释
míng
1 人或事物的称谓:~字。~氏。~姓。~义。~分(fèn )。~堂。~落孙山。~存实亡。2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为罗敷”。3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行骗钱之实。4 叫出,说出:不可~状。5 声誉:~誉。~声。~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噪一时。~过其实。6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人。~士。~师。~将(jiàng )。~医。~著。~流。~言。~胜。~剧。7 占有:不~一文。8 量词,用于人:三~工人。fù,pì
1 第二位的,辅助的,区别于“正”、“主”:~职。~手。~官。~使。2 附带的,次要的:~业。~品。~食。~刊。~歌。~产品。~作用。3 相配,相称(chèn ):名实相~。其实难~。4 量词(a.一组或一套,如“一~手套”,“全~武装”;b.指态度,如“一~笑脸”)。qí,jī
1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所。莫名~妙。三缄~口。独行~是。自食~果。2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他。~余。~次。文如~人。名副~实。言过~实。3 那里面的:~中。只知~一,不知~二。4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如是,熟能御之?”5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如土石何?”6 词尾,在副词后:极~快乐。大概~。shí
1 充满:~心。充~。虚~。2 符合客观情况,真,真诚:~话。~惠。~际(真实情况)。~践(实行;履行)。~体。~情。~施。~数。~事求是。名~相符。3 植物结的果:果~。开花结~。4 富足:殷~。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