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的拼音、解释、组词
大林寺的简介:
dà lín sì
1. 庐山寺庙名。如: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宋·沈括《梦溪笔谈》。
1. 庐山寺庙名。如: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宋·沈括《梦溪笔谈》。
- AI解释
实际上,《大林寺》并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词语或成语,而是一首诗的名字。这首诗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之手,原名为《大林寺桃花》,全诗如下: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农历的四月份,当野外已经鲜花凋谢时,却意外地发现山中的大林寺里桃花正盛开着。诗人以细腻的手法抒发了对春天美好景致的热爱和感慨。
详细解释
- 人间四月芳菲尽:意思是人间到了农历四月,花草繁茂的美好春光已经逝去。
- 山寺桃花始盛开:而高山寺庙里的桃花却刚刚开始绽放。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大林寺中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春季特有的韵味。
- 长恨春归无觅处: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离去的惋惜之情以及难以找到春天踪迹的心境。
- 不知转入此中来:最后两句转折出新意,点明了春天其实并没有真正消失,只是转变到了其他地方(大林寺)。
造句
- 春天真是个神奇的存在,《大林寺桃花》这首诗不正是最好的证明吗?
- 我们常常抱怨生活平淡无奇,读一读《大林寺桃花》,也许会有新的感悟。
- 看到满园的春色,我突然想起了那首“长恨春归无觅处”的《大林寺》。
- 每当花落时节,总会让人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大林寺桃花》。
- 为了寻找春天的足迹,他踏遍了山野田间,最终在深藏不露的大林寺找到了答案——《大林寺桃花》。
分词解释
大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林
lín
1 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森~。~海。~薮(➊山林小泽;➋喻丛集的处所)。2 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艺~。碑~。儒~。3 姓。
寺
sì
1 古代官署名:太常~(古代掌管宗庙礼仪的官署)。鸿胪~(略同于现代的礼宾司)。2 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佛~。~观(guàn )。3 伊斯兰教徒礼拜、讲经的地方: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