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赋的拼音、解释、组词

大赋的简介:

dà fù
1.汉赋以铺叙事物见长﹐继承了《楚辞》一些形式上的特点﹐更多地采用散文手法﹐因其篇章宏大﹐后世称为"大赋"。大赋系对东汉以后抒情为主的"小赋"而言。代表作如司马相如《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等。

  • AI解释

《大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指的是以铺陈、夸饰为主要表现手法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通常用来描绘壮丽的山川景色、宏伟的建筑、奢华的生活场景或英雄人物的事迹等。它在汉代尤其盛行,并且是那个时期宫廷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解释

  1. 内容广泛:大赋的内容丰富多彩,既可以是对自然景观如江河湖海、名山大川的描绘,也可以是对宫室建筑的详尽描述,甚至包括对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等的叙述。
  2. 结构严谨:在形式上,大赋通常采用分段式的结构,每一段都有特定的主题或内容,相互之间逻辑连贯。有时也会使用类比手法,使整体更加紧凑有序。
  3. 语言华丽:为了达到夸饰的效果,大赋往往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读起来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4. 思想深邃:尽管表面上追求形式上的美感与宏大,但很多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的思考。

造句

  1. 这篇文章采用大赋的风格,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将读者带进了一片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
  2. 汉代的大赋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华丽的语言著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 在《上林赋》中,作者运用了夸张与对比的手法,生动地勾勒出了上林苑宏大的景象。
  4. 《子虚赋》不仅展示了汉朝宫苑的奢华,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兴盛的向往之情。
  5. 研究大赋作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代社会的文化特色及其审美倾向。

分词解释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

1 旧指田地税:田~。~税。2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3 念诗或作诗:登高~诗。4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予。~有。天~。禀~。5 古同“敷”,铺陈,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