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箩的拼音、解释、组词

簸箩的简介:

bò luó
1.盛物的竹筐。

  • AI解释

《簸箩》一词,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用来筛面粉、米或其他物料的一种器具,由竹子或蔑条编制而成,底部有一个把手。它在农业生产、家庭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

详细解释:

  1. 结构:簸箩一般呈圆形或方形,中央较为宽敞,边缘逐渐收窄。底部设有手柄,便于使用者握住。
  2. 材质:主要由竹篾或者蔑条编制而成,有时候也会使用其他耐用材料制作。
  3. 功能:主要用于筛选、分离颗粒物(如谷物、豆子等)中的杂质;在面粉加工中用来筛选出不适合的细小颗粒。此外,在农业上还用于收获作物时去除泥土和枯叶等杂物。
  4. 使用方法:通常将需要筛分的物料倒入簸箩,然后通过摇晃或颠簸让较轻的颗粒(如碎屑、杂质)飞散出去。

造句:

  1. 爷爷用家里的旧簸箩把刚收的新麦子进行筛选。
  2. 妈妈买来一筐豆子,准备回家后用簸箩筛去里面的石子儿和瘪粒。
  3. 村民们习惯在田间地头使用简单的工具,比如簸箩,以提高劳动效率。
  4. 小王家的簸箩已经有些年头了,但每次晒粮食时它还是派上了大用场。
  5. 每当秋收季节,村里的老人们都会手拿簸箩,忙碌于自家田地间,享受着丰收的乐趣。

分词解释

bò,bǒ

〔~箕〕❶扬糠除秽、清理垃圾的器具,用竹篾、柳条或铁皮制成,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❷簸箕形的指纹(“箕”均读轻声)。

luó

用竹子编的底方上圆的器具:~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