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的拼音、解释、组词

拼音:bò,bǒ 部首 笔画19 字形上下 五行 五笔:TADC

簸的基本解释:

〔~箕〕❶扬糠除秽、清理垃圾的器具,用竹篾、柳条或铁皮制成,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❷簸箕形的指纹(“箕”均读轻声)。

簸的笔顺/笔顺名

ノ,一,丶,ノ,一,丶,一,丨,丨,一,一,一,ノ,丶,乛,丿,丨,㇇,㇏

撇,横,点,撇,横,点,横,竖,竖,横,横,横,撇,点,横撇/横钩,竖撇,竖,横撇,捺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摇动畚箕,使米上下起落,以除去米粒的外皮。如:「簸扬」。

2. 摇动。如:「簸动」、「颠簸」。

3. 簸箕:A>用来去除谷类外皮的箕形器具。B>用来盛装垃圾的器具。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摇动畚箕,使米上下起落,以除去米糠。【例】簸扬

2. 摇动。【例】簸动

3. →簸箕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用畚箕摇动,使米起落,以除去米糠。《诗经.大雅.生民》:「或舂或揄,或簸或蹂。」

2. 摇动。《文选.张衡.西京赋》:「尔乃振天维,衍地络,荡川渎,簸林薄。」

3. 蹧蹋、花费。《儒林外史》第四回:「不过要簸掉我几两银子,好把屋后的那一块田卖与他。」

4. 参见「簸箕」条。

详细解释

簸[bò]

另见 bǒ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揚米去糠也。从箕皮聲。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揚米去糠也。从箕皮聲。布火切文二 重五

注解

『从箕,皮聲』,指该字为形声字 ,【箕】为形旁,【皮】为声旁。

【簸】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皮聲』,即形声字中【皮】是声旁,一般为上古造字时读音。反切注音:『布火』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说文解字》中的“文二”意为同部字数量统计,“重五”为相对小篆而言的异体字数量,包括“古文、篆文、籀文、或体、俗体、奇字、秦刻石、通人之书、秘书之字”等九类。

【簸】字本义为用簸箕盛粮食等上下颠动,扬去糠粃尘土等物。

【簸】字造字法为形声:从竹声。

【簸】字字形结构为上下, 可拆字为“竹 皮”。

【簸】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五, 箕部, 现代部首为竹, 笔画为19画。

【簸】字异体字:。

《说文解字》注解

(簸)揚米去也。與播布之義相近。从箕。皮聲。布火切。十七部。

簸字组词

之扬之,糠秕在前 扬糠秕 土扬沙 箕星 箕掌 逻回 罗回 更多

其他网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