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奉的拼音、解释、组词
承奉的简介:
chéng fèng
1.承命奉行。 2.奉承讨好。
1.承命奉行。 2.奉承讨好。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承命奉行。《后汉书.卷四.孝和帝纪》:「出入九年,二千石曾不承奉,恣心从好,司隶刺史讫无纠察。」
2. 伺候、逢迎。《红楼梦》第三九回:「平儿等来至贾母房中,彼时大观园中姊妹们都在贾母前承奉。」
《承奉》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在古文中指代接受并执行的意思。它主要用作动词,表示承接、遵从和贯彻等含义。这个词源于古代官职名称中的职能描述,体现的是下级对于上级命令或指示的执行态度。
以下是基于这一概念的五个造句:
- 唐朝时期,官员张良被任命为承奉中书省之命的人,意味着他要承接并履行中书省下达的各项任务和指令。
- 《礼记·内则》有云:“凡祭祀之事,皆承奉其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进行祭祀活动时,所有事务都应当由相关人员来承接和执行。
- 在古代宗族管理中,“承奉”也有特定的应用,例如,《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卷》记载:“承奉祖祠,尽职守分”,指的是家族成员要承担起维护祖先庙宇的责任,并按照职责分配工作。
- 《红楼梦》第三十九回中有这样一句描述:“贾母见李纨承奉得勤,便越发亲热起来了。”此句中,“承奉”则用来形容李纨对贾母的恭敬和服侍。
-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可以用“承奉”的概念来表达执行层对决策层指令的态度与行为。比如:“公司管理层希望所有员工都能积极地去承奉公司的战略规划。”
这些句子既包括了《承奉》一词在古代政治、宗教以及家庭管理中的运用情况,也展示了其在现代社会企业管理场景下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承奉》一词的使用相对较为正式和古雅,在日常口语中并不常用。
分词解释
承
chéng
1 在下面接受,托着:~重。~受。2 担当,应允:~担。~当。~包。~做。~认。3 受到,蒙受:~蒙。~恩(蒙受恩泽)。4 继续,接连:继~。~平(指社会比较持久安定的局面)。~前启后。5 顺从,迎合:奉~。~颜候色(顺着别人颜色办事)。6 姓。
奉
fèng
1 恭敬地用手捧着:~觞(举杯祝酒)。~献。~祀。~承(恭维,讨好。“承”读轻声)。2 尊重,遵守:~公守法。~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行故事(按老规定办事)。3 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告。~还(huán )。~陪。~劝。~迎(a.敬辞,迎接;b.奉承)。~赠。4 信仰:信~。素~佛教。5 供养,伺候:~养。供~。侍~。6 姓。7 古同“俸”,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