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声夺人的拼音、解释、组词
先声夺人的简介:
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谓先张大声威,以挫败敌人士气。◎语本《左传.宣公十二年》。
2. ◎1《左传.宣公十二年》晋人惧二子之怒楚师也,使軘车1>逆之。潘党望其尘,使骋而告曰:「晋师2>至矣!」楚人亦惧王之入晋军也,遂出陈3>。孙叔曰:「进之!宁我薄人4>,无人薄我。《诗》云:『元戎5>十乘,以先启行6>。』先人7>也。《军志》曰:『先人有夺人之心8>。』薄之也!」遂疾进师,车驰、卒奔,乘9>晋军。 〔注解〕 (1) 軘车:或指专用于屯守的兵车。軘,音ㄊㄨㄣˊ。 (2) 师:军队。 (3) 出陈:出兵排成作战的阵式。陈,音ㄓㄣˋ,通「敶」(今作「阵」)。 (4) 薄:迫近;侵犯。 (5) 元戎:陷阵用的大型战车。 (6) 启行:开路。一说:突破敌军的行阵。行,音ㄏㄤˊ。 (7) 先人:抢在敌人之先,发动攻击。 (8) 夺人之心:夺敌战斗之心。 (9) 乘:侵陵、掩杀。 ◎2《左传.文公七年》秦康公送公子雍于晋,曰:「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吕、郤之难。」乃多与之徒卫。穆嬴日抱大子以啼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适嗣不立而外求君,将焉寘此?」出朝,则抱以适赵氏,顿首于宣子,曰:「先君奉此子也而属诸子,曰:『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赐;不才,吾唯子之怨。』今君虽终,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偪,乃背先蔑而立灵公,以御秦师。箕郑居守。赵盾将中军,先克佐之。荀林父佐上军,先蔑将下军,先都佐之。步招御戎,戎津为右。及堇阴,宣子曰:「我若受秦,秦则宾也;不受,寇也。既不受矣,而复缓师,秦将生心。『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逐寇如追逃』,军之善政也。」训卒,利兵,秣马,蓐食,潜师夜起。戎子,败秦师于令狐,至于刳首。 ◎3《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冬十月,华登以吴师救华氏。齐乌枝鸣戍宋。厨人濮曰:「《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盍及其劳且未定也,伐诸?……」
3. 「先声夺人」指先张大自己的声威,借以挫败敌人的士气。这是两军对阵时,常用的战术。它的语源出于《左传》所引的《军志》。《左传.宣公十二年》载:「《军志》曰:『先人有夺人之心。』」《左传.文公七年》也说:「『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又引《军志》:「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先人有夺人之心」是说:「抢在敌人之前动手,可以劫夺敌人的战斗意志。」据《左传》,宣公十二年春,楚庄王围郑,郑襄公肉袒牵羊请降。夏,六月,晋师救郑,与楚对阵,诸将和、战主张不一。晋魏锜曾向晋君请求担任公族大夫而未得,赵旃请求担任公卿也未得,两人都怀恨在心,想要晋师打个败仗。所以请求派他们去向楚军挑战,但晋君不允许;又请求去邀请楚人来同盟,晋君接受,派二人一起前去。这时侯,晋、楚之君事实上都有意和解,晋君深怕二人怀恨前往,也许会滋生事端,为求有备无患,所以派出兵车前往接应。楚营将领潘党看见兵车扬起的尘土,立刻向中军告急,孙叔敖就说:「宁可我们先侵犯敌人,不要让敌人侵犯我们。《诗》说:『元戎十辆,在前面开道。』就是要抢先攻击敌人。《军志》也说:『抢在敌人前面,可以劫夺敌人的战斗意志。』我们冲过去吧!」于是就疾速进军,战车飞驰,士兵奔跑,掩杀晋军,获得胜利。「先声夺人」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出来。
1. 比喻抢先以声势压倒别人。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例】敌我双方实力相当,只有先声夺人,才能稳操胜算。
1. 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盍及其劳,且未定也,伐诸?」后比喻抢先以声势压倒别人。如:「敌我两方实力相当,我们不妨来个先声夺人,给他们一个下马威。」
词语详解
先声夺人
- 释义: 指在开始阶段就凭借气势或语言上的优势,一开始就占据主动或压倒对方。
- 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虞延传》:“先声夺人者,非武无以定其志;先意制人者,非文无以畅其言。”
- 近义词: 击鼓冲锋、一鸣惊人、首开纪录
- 反义词: 落后挨打、慢条斯理
造句举例
- 在这次演讲比赛中,小李在开场时便引用了大量实例和数据,成功地以“先声夺人”的策略赢得了评委的好感。
- 开始谈判之前,他们做了充足的准备,利用信息优势,在一开始就占据了主导地位。
- 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新品牌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采用“先声夺人”的策略,才能在众多产品中迅速崭露头角。
- 为了取得面试的成功,他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开场白时就用专业词汇和具体案例,成功地抓住了面试官的注意。
- 他一上台便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通过“先声夺人”的方式,让听众立刻产生了兴趣,为后续演讲打下了良好基础。
这五个句子展示了不同场景下使用"先声夺人"策略的情景和效果。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xiān
1 时间在前的,次序在前的,与“后”相对:~前。~期。原~。~驱。~河(中国古代帝王先祭黄河,后祭海,以河为海的本源,后称倡导在先的事物)。~觉(jué)。~见之明。~发制人。2 家族或民族的较早的一代或几代:~人。~世(祖先)。~民。3 对死去的人的尊称:~祖。~父。~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烈。~贤。4 姓。shēng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4 名誉:名~。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duó
1 抢,强取:抢~。掠~。巧取豪~。强(qiāng )词~理。2 争先取到:~得最后胜利。~魁。~冠(guàn )。3 冲开:~门而出。4 丧失,削除:剥~。褫~(剥夺)。~志(改变志向或意愿)。5 晃动:光彩~目。6 决定如何处理:请予裁~。7 漏掉(文字):第八行~一字。rén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