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的拼音、解释、组词

十六国的简介:

shí liù guó
历史时期名。西晋末年,各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在北方先后建立割据政权。从公元304年刘渊称王起,到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方为止,一百三十五年间在北方黄河流域和今四川地区建立的割据政权,计有成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夏等十六国,另外还有冉魏、西燕及代等政权,历史上泛称这段时期为十六国时期。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西元304~439)从晋惠帝永兴元年刘渊称王起,到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北魏统一中国北部为止,胡族在北方和巴蜀先后建立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前赵、后赵、夏、成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秦、后秦和西秦等十六个国家,史称为「十六国」。

《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通常指的是从西晋末年到东晋南朝初年(约公元304年至439年)之间,中国北方和西南地区先后出现的16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这些政权虽然地域不一、相互攻伐,但在文化上多保持了中原传统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融合与交流。

详细解释

  • 时期背景:十六国时期是在西晋末年到东晋初年的中国历史阶段,由于“永嘉之乱”导致西晋皇室迁至南方建立东晋政权后,北方地区长期处于动荡之中。
  • 形成原因:这一时期的分裂与割据,主要是由于西晋末年爆发的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使中原汉族士族南下避难,而北方则被少数民族势力趁虚占领。各民族在长期战争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政权,这些政权以汉族为统治阶级,以各种方式统治汉人,同时也有各自不同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重要性:十六国时期虽是分裂割据,但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在文化、宗教(如佛教)、艺术等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句

  1. 历史上,《十六国》时期的战乱给中原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 十六国时期的五胡乱华,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 在《十六国》时代背景下,各政权之间的文化融合成为了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之一。
  4. 通过研究《十六国》时期的文献,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多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5. 十六国时期虽然政权众多,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分词解释

shí

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 表示多、久:~室九空。3 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liù,lù

1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甲。~艺(①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②六经)。~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礼》、《乐》、《春秋》)。~畜(六种家畜,指“猪”、“牛”、“羊”、“马”、“鸡”、“狗”)。~朝(cháo )(“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后又泛称“南北朝”)。~腑(中医指“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言诗。~弦琴。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5”。

guó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