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奠的拼音、解释、组词

剥奠的简介:

bō diàn
1.祭祀时,供品不以巾遮盖,谓之"剥奠"。

  • AI解释

词语“剥奠”在古代汉语中较为常见,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祭祀礼仪。具体来说,“剥”是指除去外层或表面的东西;“奠”,则是指放置、奉献的意思。“剥奠”即是在祭礼前去掉供品的外壳或表面,然后将净好的物品置于祭坛之上。

详细解释:

在古代进行祭祀时,会准备各种食物和酒作为祭品。祭祀开始之前,先要除去这些祭品上的外包装或是壳皮,然后再把净好的东西放在祭台上,这就是“剥奠”的过程。这一过程象征着对神灵或祖先的尊重与诚意。

造句:

  1. 古代每逢大典,都要进行一番庄重的剥奠仪式,以示对上天祖宗的尊敬。
  2. 在这场祭祀活动中,按照传统习惯,先进行了剥奠礼节。
  3. 为了确保供品干净无杂质,在祭拜前他们细心地完成了剥奠过程。
  4. 剥奠是古代礼仪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现了人们对神灵或祖先崇高的敬意。
  5. 遵循古代文化传统,这次我们特意安排了完整的剥奠仪式。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到,“剥奠”这个词不仅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含义,也是一个充满仪式感和意义的词汇。

分词解释

bāo,bō

1 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皮。~花生。

diàn

1 向死者供献祭品致敬:祭~。~酒。2 稳固地安置:~都(dū ㄉㄨ)。~基。~定(使稳固安定,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