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上肉的拼音、解释、组词

俎上肉的简介:

zǔ shàng/shǎng ròu
1.砧板上的肉,谓任人宰割,无可逃避。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后因以"俎上肉"比喻任人欺压蹂躏而无力反抗者。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砧板上的肉。比喻无力抵抗而任人宰割的人。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条。晋书˙卷七十八˙孔愉传:既有艰难,则以微臣为先。今由俎上肉,任人脍截耳。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守光今日大王俎上肉也,惟大王处分!

1. 砧板上的肉。比喻无力抵抗而任人宰割的人。【例】如今我是俎上肉,任人宰割了。

1. 砧板上的肉。比喻无力抵抗而任人宰割的人。参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条。《晋书.卷七八.孔愉传》:「既有艰难,则以微臣为先。今由俎上肉,任人脍截耳。」《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守光今日大王俎上肉也,惟大王处分!」

俎上肉》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常用于比喻处于被动地位、任人宰割的人或事物。在古代,祭祀时将祭品放置于俎(一种盛食物的青铜器)之上,供神灵享用,这里“俎上肉”形象地描绘了被置于砧板上的肉,无法动弹、任由宰割的状态。

详细解释

  • 出处:《左传·文公十八年》中描述晋国大夫栾书以羊为比喻,称其为“俎上之肉”,形容自己处于敌人的包围之中,如同羊羔般无处可逃。
  • 引申义: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无法自主、完全受制于他人的人或事物。这些对象或人就像俎上的肉一样,毫无反抗之力。

造句

  1.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国家主权像俎上之肉,任由列强宰割。
  2. 这个地区经济长期不振,就像是俎上的肉,难以自主发展。
  3. 他虽然身居高位,但面对多方利益集团的压力,就如同俎上的肉一般被动。
  4. 在这场商业博弈中,小企业如同俎上之肉,很难摆脱被吞并的命运。
  5. 历史总是让弱小国家成为俎上之肉,饱受列强瓜分和殖民的痛苦。

这些句子通过不同的场景展示了“俎上肉”这一成语的使用方式及其所表达的意思。

分词解释

shàng,shǎ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5 去,到:~街。6 向前进:冲~去。7 增加:~水。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9 涂:~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11 拧紧发条:~弦。12 登载,记:~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ròu

1 人或动物体内红色、柔软的组织:~体。~类。~食。肌~。~票(被盗匪掳去的人,盗匪借以向他的家属勒索钱财)。~身(佛教指肉体)。2 果实中可以吃的部分:桂圆~。冬瓜~厚。3 果实不脆,不酥:~瓤西瓜。4 行动迟缓,性子慢:做事真~。5 古代称圆形物中有孔的边。6 极亲密疼爱之称,多用呼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