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称之息的拼音、解释、组词

倍称之息的简介:

bèi chèn zhī xī
倍称:借一还二;息:利息。取一还二的债款利息。指百分之百的高利贷。

  • AI解释

词汇“倍称之息”通常用于古文或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它主要出自中国古代的法律条文中,用来描述借款利息的一种计算方式。在古代中国,“倍称”是一种计息方法,意为按照本金的一倍来计算利息,即本利和的比例为2:1(假设本金为A,则利息也是A,共计2A)。这种表述通常出现在对特定贷款或债务的定义中。

不过,“倍称之息”的使用并不普遍,并且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词汇,我们可以将其解释如下:

详细解释: - 倍称:指按照本金的一倍计算利息。 - :利息的意思,在这里特指按照“倍称”方法计算出的利息。

这种计息方式体现了古代贷款或债务中的一种较为极端的形式,即借款人除了需要偿还原本借款外,还需要额外支付与本金等额的利息。这种方式对借款人来说负担较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常见。

造句: 1. 古代律法中的某些条款规定了倍称之息,对于无力承担高额利息的家庭来说是一大负担。 2. 在描述古代债务关系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倍称之息”这样的表达方式。 3. 借贷合同明确指出,如果超过期限还款,则需支付倍称之息作为违约金。 4. 研究历史上的借贷习惯时,“倍称之息”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概念之一。 5. 尽管“倍称之息”的表述已经不太常见于现代法律或财务条款中,但在古籍研究领域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分词解释

bèi

1 等于原数的两个:加~。事~功半。~道而行(兼程而行)。2 某数的几倍等于用几乘某数:二的五~是十。3 更加,非常:“每逢佳节~思亲”。~加。~儿精神。4 增益:“焉用亡郑以~邻?”5 古同“背”,背弃,背叛。6 古同“背”,背诵。

chēng,chèn,chèng

1 量轻重:~量(liáng )。2 叫,叫做:自~。~呼。~帝。~臣。~兄道弟。3 名号:名~。简~。~号。~谓。职~。4 说:声~。~快。~病。~便。5 赞扬:~道。~许。~颂。~赞。6 举:~兵。~觞祝寿。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1 呼吸时进出的气:鼻~。喘~。叹~。窒~。瞬~万变。2 停止,歇:休~。歇~。~怒。~兵。~事宁人。~止。平~。偃旗~鼓。3 繁殖,滋生:休养生~。滋~。4 音信:消~。信~。5 儿女:子~。6 利钱:~率(lǜ)。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