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视距离的拼音、解释、组词
明视距离的简介:
míng shì jù lí
最适合正常眼细致观察物体又不易产生疲劳感觉的距离。一般人的明视距离为20~30厘米。在设计光学仪器时,目镜成像的位置一般规定为25厘米。放大镜和显微镜目镜的角放大率也是以像距为25厘米、物距接近焦距f来计算的。
最适合正常眼细致观察物体又不易产生疲劳感觉的距离。一般人的明视距离为20~30厘米。在设计光学仪器时,目镜成像的位置一般规定为25厘米。放大镜和显微镜目镜的角放大率也是以像距为25厘米、物距接近焦距f来计算的。
- AI解释
词语解释
明视距离(Clear Vision Distance)
明视距离是指一个人在没有调节眼球晶状体的情况下能够清晰看到物体的最大距离。正常的眼睛在这个距离上可以提供最佳视力,不需要额外使用调节能力。明视距离通常以米为单位来表示。
例如,对于一个正常视力的人来说,如果他/她的明视距离是2.5米,意味着在不需眯眼或用力聚焦的情况下,他/她能够清楚地看到2.5米以外的物体。随着年龄增长、眼部疾病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明视距离可能会改变。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明视距离大约为20-30厘米(即0.2-0.3米),这是指人眼在不进行调节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最佳视力的距离。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年龄阶段,这个数值可能有所差异。
造句
- 在长时间阅读后,他意识到自己的明视距离已经从一尺多缩短到了一尺之内,这提示他需要配戴眼镜了。
- 医生建议她定期检查眼睛,并调整室内光线以保护视力和维持正常的明视距离。
- 对于远视眼的人来说,保持正确的坐姿和合适的明视距离尤为重要,这样才能减少眼部疲劳。
- 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工作后,他努力尝试恢复到1米的明视距离,却发现很难集中注意力。
- 为了保护眼睛健康,她坚持每半年去眼科医院做一次全面检查,确保自己的明视距离保持在理想范围内。
以上造句旨在展示“明视距离”这一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分词解释
明
míng
1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3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4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5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6 睿智:英~。贤~。~君。7 视觉,眼力:失~。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日。~年。10 中国朝代名:~代。11 姓。
距
jù
1 相隔的空间和时间:相~数里。~离。行(háng )~。株~。差(chā)~。2 雄鸡爪子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3 古同“拒”,抵抗。4 古同“巨”,大。5 古同“讵”,岂。
离
lí
1 相距,隔开:距~。太阳是~地球最近的恒星。2 离开,分开:分~。~别。~家。~散(sàn)。~职。~异。~间(jiàn )。支~破碎。3 缺少:办好教育~不开教师。4 八卦之一,符号是“☲”,代表火。5 古同“ 罹 ”,遭受。6 古同“ 缡 ”,妇女的佩巾。7 〔~~〕形容草木茂盛,如“~~原上草,一岁一枯荣”。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