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识字的拼音、解释、组词

目不识字的简介:

mù bù shí zì
指一个字也不认得。

  • AI解释

词语详解

目不识字(mù bù shí zì)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完全没有受过教育,完全不懂文字知识的状态。这个词中的“目”指的是眼睛,“识”意味着认识、知道,而“字”自然就是指汉字或其他的文字了。

该词常用于描述那些从未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人们,他们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学会读写的基本技能。在古代社会,这个成语往往带有同情或怜悯的色彩;但在现代社会语境中,则更多用来客观描述一个人的文化水平较低的情况。

造句

  1. 尽管村里有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但还有一些目不识字的老大爷、老大娘们,在家里种地。
  2. 因为父母都是目不识字的农民,小明从小就立志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科学家。
  3. 在那个偏远的山村中,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很多孩子从小便被迫放弃了学业,成了目不识字的一代人。
  4. 虽然爷爷年纪大了,但他的记忆力非常惊人。他虽然目不识字,却能将家里的每一处都记得清清楚楚。
  5. 在那个以农业为主的小镇上,有很多像李婶一样的老一辈,他们从小就没有机会上学读书,所以都是目不识字的。

通过这些句子可以更加具体地理解和运用“目不识字”这个成语。

分词解释

1 眼睛:~光。醒~。历历在~。~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2 看,视:~语。~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3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的(dì)(亦指箭靶的中心)。4 大项中再分的小项:条~。纲举~张。5 名称:数~。巧立名~。6 标题:~录。7 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鸟纲中有雁形~和鸡形~。8 孔眼:网~。9 指为首的人:头~。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shí,zhì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2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1 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文~。汉~。~符。~母。~典。~句。~里行(háng )间。~斟句酌。2 文字的不同形式,书法的派别:草~。篆~。颜~。柳~。欧~。赵~。3 书法的作品:~画。~幅。4 字的音:~正腔圆。5 人的别名,亦称“表~”,现多称“号”;商店的名称,亦称“~号”。6 合同,契约:~据。7 旧时称女子出嫁:待~闺中。8 生子,乳,爱:~乳(生育)。~孕(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