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串了皮的拼音、解释、组词

呆串了皮的简介:

dāi chuàn liǎo/le pí
1.犹言傻透了。

  • AI解释

在汉语中,“呆串了皮”并非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固定短语,可能是某个地区的方言或者口语表达。它看起来像是“呆穿了皮”的误写或是某种幽默的谐音创造。不过,根据字面意思推测,“呆”是指行为或态度显得迟钝、不灵活;“串”可能指穿插、牵连等含义;“皮”通常指的是皮肤。“呆串了皮”似乎尝试表达一种因思维僵化或行动迟缓而引起的效果或状态。

如果我们要基于这个词语的字面意思进行解读,可以大致理解为:“因为过于呆板或者思想过于固化以至于影响到了外在的表现或行为,比如像穿衣服时穿错了位置一样”。

不过,由于这是一个不常见的表达方式,我们来创造几个句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

  1. 因为他总是想问题的方式太过死板,所以有时候会“呆串了皮”,连裤子都穿反了。
  2. 他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显得非常迟钝,“呆串了皮”地忽略了其中的关键点。
  3. 小明的计划实施起来有点“呆串了皮”,没有考虑到实际操作中的很多细节问题。
  4. 他的想法有时候会显得有些不切实际,总是“呆串了皮”的去做一些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很难实现的事情。
  5. 虽然他平时看起来非常认真,但有时却因为过于拘泥于规则而“呆串了皮”,无法灵活应对突发状况。

请注意,“呆串了皮”这样的表达在正式或书面语中使用较少,更常见的是在口语交流和非正式场合中使用。如需用于具体场景,请确保对方能够理解这种表达方式。

分词解释

dāi,băo

1 傻,愚蠢:~子。~气。~里撒(sā)奸(表面痴呆,暗藏奸诈)。2 不灵活,发愣:~板。~滞。~若木鸡(形容因惊恐而发愣)。3 同“ 待 ”。

chuàn

1 多个同类东西连贯在一起:~讲。贯~。2 连贯起来的东西:~珠。~铃。3 错误地连接:~行(háng )。~味。~换。4 互相勾通、勾结:~气。~供。~通一气。5 由这里到那里走动:~乡。~门儿。6 扮演戏剧角色:~演。客~。7 量词,用于连贯起来的东西:一~儿葡萄。

liǎo,le

1 明白,知道:明~。一目~然。2 完结,结束:完~。~结。3 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办得~。4 与“得”、“不得”前后连用,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那还~得!

1 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毛。2 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裘~。3 包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封~。书~。4 表面:地~。5 薄片状的东西:豆腐~。6 韧性大,不松脆:花生放~了。7 不老实,淘气:顽~。8 指橡胶:胶~。~球。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