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的拼音、解释、组词

地方志的简介:

dì/de fāng zhì
1.即方志。记载某一地方的地理﹑历史﹑风俗﹑教育﹑物产﹑人物等情况的书,如县志﹑府志等。

  • AI解释

地方志》是中国传统文献的一种,通常记录了一个特定地理区域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情况。这种类型的书籍通常由政府或地方政府编纂,反映了该地区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和特色。

详细解释

  1. 历史背景:中国古代就有编撰《方志》的传统,《禹贡》是中国最早的地方志之一,记录了当时的政治地理划分。到了宋朝时期,《方志》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2. 内容构成地方志的内容丰富多样,一般包括自然地理(如地形地貌)、政治历史(如行政区划沿革)、经济文化(如农业手工业发展情况)、社会生活(如风俗习惯)等多方面信息。

  3. 编纂目的:除了记录历史资料、保存文化遗产之外,《方志》还具有指导现实建设的功能,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4. 文献价值地方志不仅是研究某一地区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也是了解不同地域间文化差异的重要途径。它对于现代的城市规划和文化建设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造句

  1. 研究《××市志》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该城市的变迁与发展历程。

  2. 在编撰地方志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历史资料的准确性,还要充分考虑现代读者的兴趣与需求。

  3. 我们可以从地方志中找到关于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重要线索。

  4. 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方志》,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各地文化的多样性。

  5. 地方志不仅记录了过去的故事,也反映了当代社会的风貌。

分词解释

dì,de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10 底子:质~。

fāng

1 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形.长~形2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根。平~。开~。3 人的品行端正:~正。~直。4 一边或一面:~向。~面。5 地区,地域:地~。~志。~言。~物。~圆。~隅(边疆)。~舆(指领域,亦指大地)。6 办法,做法,技巧:~式。~法。教导有~。贻笑大~。7 种,类:变幻无~。仪态万~。8 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药~。9 违背:~命。10 正在,正当:~今盛世。~兴未艾。11 才,刚刚:~才。如梦~醒。12 量词,多指一立方米:土石~。13 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几~石章。14 姓。

zhì

1 意向:~愿。~气。~趣(志向和兴趣)。~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学。2 记在心里:~喜。~哀。永~不忘。3 记载的文字:杂~。~怪(记载怪异的事)。4 记号:标~。5 〈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子。用碗~~。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