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尺谱(尺chě)的拼音、解释、组词

工尺谱(尺chě)的简介:

gōng chě pǔ
中国传统记谱法之一,以上、尺、工、凡、六、五、乙、合、四、一等十字并辅以其他符号记写乐曲而得名。最初用于记录管乐器诸孔位指法,明清时得到广泛普及,不仅用于记录管乐,而且用于记录弦乐、声乐,成为通行全国的一种记谱法,直至20世纪初五线谱、简谱传入后渐被取代。

  • AI解释

《工尺谱(尺chě)》的详细解释

工尺谱是中国传统音乐记谱法中的一种,主要应用于民间音乐和戏曲唱腔。它采用汉字作为音符符号来记录旋律,每个字代表不同的音阶或音高。

  1. 起源与演变:工尺谱最早出现于唐朝,到宋元时期逐渐成熟,并在明清两代广泛使用,成为汉民族传统音乐记谱的主要形式之一。
  2. 构成方式
  3. 工、尺、合、上、五、六等字代表不同的音符。其中,“工”相当于“1”,“尺”相当于“2”,以此类推。
  4. 板、眼:在工尺谱中,还用“板”与“眼”来表示节奏。“板”指拍子的强弱,通常分为“头板”、“二板”等;“眼”则表示节拍点的位置,如“一”字代表一拍,“一下”代表第一拍的第一分之一。
  5. 应用范围:工尺谱广泛用于民间音乐、戏曲演唱(如京剧)、传统乐器演奏等领域。

5个造句

  1.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工尺谱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和精髓。
  2. 在这次的古筝比赛中,参赛选手需要掌握一定的工尺谱知识以便正确演绎曲目。
  3. 王老师是工尺谱方面的专家,经常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解读这些古老的音符符号。
  4. 通过研究《梅花三弄》这首著名的笛子曲目的工尺谱版本,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情感表达。
  5. 在传统的昆曲表演中,演员不仅需要精通唱腔,还需要能够流畅地读解和运用工尺谱。

分词解释

gōng

1 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人。~人阶级。~农联盟。2 制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事业:~业。~业革命。3 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作。~厂。竣~。4 工作量:记~。这个工程需要三十个~。5 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儿。~夫(a.本领,造诣,亦作“功夫”;b.时间)。~力。6 细致,精巧:~巧。~整。~笔(中国画技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7 〔~尺(chǐ)〕中国古代一种记谱符号体系,有十个字: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相当于简谱的5671234567。“工”相当于“3”。8 善于,长于:~书善画。~于心计。

chǐ,chě

1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短寸长。~牍。2 量长度的器具:竹~。3 像尺的东西:铁~。仿~。戒~。4 形容微少或短小:~布。咫~天涯。

1 依照事物的类别、系统制的表册:年~。家~。食~。菜~。~系(a.家谱上的系统;b.物种变化的系统)。2 记录音乐、棋局等的符号或图形:歌~。乐(yuè)~。棋~。画~。~号。~表。3 编写歌谱:~曲。~写。~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