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母筒的拼音、解释、组词
子母筒的简介:
zǐ mǔ tǒng
1.子弹壳。
1.子弹壳。
- AI解释
《子母筒》在古代军事装备中特指一种攻城器械,通常用来发射箭矢、石块或其它攻击性物体。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较大的“母筒”和一个较小的“子筒”,其中子筒能够从母筒中伸出并发射。这种设计有助于增加射程和瞄准精度。
详细解释
- 母筒:是固定安装在城墙下或战车上的较长、较粗的部分,用于保持整体结构稳定。
- 子筒:较小的、可伸缩的部分,从母筒中伸出,负责发射箭矢或其他攻击物。其长度和形状可以调整以改变射程。
造句
- 在古代战争中,攻城方常常使用子母筒这样的武器,对守军形成巨大威胁。
- 子母筒的设计巧妙地利用了杠杆原理,使得攻击物体能够以更高的速度发射出去。
- 虽然现在已经不再使用这种古老的攻城器械,但它依然是研究古代军事历史的重要实物证据之一。
- 史学家们通过考古挖掘出的子母筒残骸推测出了这种武器在战场上的实际应用情况。
- 在模拟古战场情景的游戏里,玩家可以通过操控子母筒来测试其发射角度与射程之间的关系。
请注意,《子母筒》虽然在古代军事中有特定用途,但在现代已不再使用。上述解释是基于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所作的描述。
分词解释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母
mǔ
1 妈妈,娘:~亲。~性。~系。慈~。~忧(称母亲去世)。2 对女性长辈的称呼:姑~。舅~。3 雌性的,与“公”相对:~鸡。4 事物据以产生出来的:~国。~校。~音(元音)。5 一套东西中间可以包含其他部分的:螺丝~。子~扣。6 姓。
筒
tǒng
1 粗大的竹管。2 较粗的中空而高的器物:烟~。邮~。笔~。3 衣服等的筒状部分:袖~儿。靴~。~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