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闳(1828-1912)的拼音、解释、组词
容闳(1828-1912)的简介:
róng hóng (1828-1912)
近代改良主义者。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早年留学美国,后在广州、香港等地任职。曾向太平天国提出新政建议。后协助曾国藩筹建江南制造局。1872年起主持选派幼童赴美留学,任留美学生监督、驻美副公使。曾参加维新变法运动,任“中国国会”会长,遭清政府通缉。后在美国病逝。著有《西学东渐记》。
近代改良主义者。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早年留学美国,后在广州、香港等地任职。曾向太平天国提出新政建议。后协助曾国藩筹建江南制造局。1872年起主持选派幼童赴美留学,任留美学生监督、驻美副公使。曾参加维新变法运动,任“中国国会”会长,遭清政府通缉。后在美国病逝。著有《西学东渐记》。
- AI解释
容闳(1828年—191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也是首位毕业于美国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他的一生致力于教育改革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详细解释
- 早年经历:容闳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自幼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通过刻苦学习,获得了赴美国留学的机会。
- 留学与回国:1847年,他作为“留美幼童”之一前往美国,并最终进入耶鲁大学深造。1854年,容闳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回到中国,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和社会进步的事业中。
- 教育改革倡导者:在回国后,容闳积极参与教育、行政等领域的改革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的观点,对后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社会活动家:除了教育领域外,容闳还参与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改革。他积极倡导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与科学技术,并多次向清朝政府提议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造句
- 容闳作为第一位留学美国并回国投身于教育事业的人士,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容闳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成为推进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之一。
- 从容闳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个人的远见卓识和不懈努力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容闳提出的教育改革思想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与实践,在当前社会变革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容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更是一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
分词解释
容
róng
1 包含,盛(chéng):~器。~量(liàng )。~积。~纳。无地自~。2 对人度量大:~忍。宽~。3 让,允许:~让。不~人说话。4 相貌,仪表,景象,状态:~止。~颜。~光。~貌。仪~。军~。市~。阵~。姿~。5 或许,也许:~或。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