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劫夫(1913-1976)的拼音、解释、组词
李劫夫(1913-1976)的简介:
lǐ jié fū/fú (1913-1976)
作曲家。原名云龙,吉林农安人。早年在家乡当小学教师。1937年入延安人民剧社。后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从事文艺工作。1948年后任东北鲁艺音乐部部长、东北音乐专科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院长。作有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哈瓦那的孩子》、《我们走在大路上》等二百余首及歌剧《星星之火》等。
作曲家。原名云龙,吉林农安人。早年在家乡当小学教师。1937年入延安人民剧社。后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从事文艺工作。1948年后任东北鲁艺音乐部部长、东北音乐专科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院长。作有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哈瓦那的孩子》、《我们走在大路上》等二百余首及歌剧《星星之火》等。
- AI解释
词语“李劫夫(1913-1976)”是指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的原名是李士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在音乐领域有着重要贡献。
详细解释
- 生平简介:李劫夫于1913年出生于北京,自幼便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年轻时期曾留学苏联,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
- 主要成就:
- 作为作曲家,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如《抗敌歌》、《毕业歌》等,这些歌曲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 在音乐教育方面,李劫夫不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音乐教授,还为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
- 风格特点:他的作品往往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爱国情怀,在旋律上简洁明快、朗朗上口。
造句
- 《毕业歌》是李劫夫先生创作的一首非常著名的歌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 李劫夫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曲家,他还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为中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才。
- 在抗日战争时期,《抗敌歌》被广为传唱,成为了鼓舞人们抵抗侵略的精神武器之一。
- 《毕业歌》中的旋律让人难以忘怀,是李劫夫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之一。
- 作为一位人民艺术家,李劫夫先生的作品和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追求梦想与进步。
分词解释
李
lǐ
1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2 姓。3 通“理”。(➊古代狱官,法官。➋道理,规律。➌惩治。➍星名。)
劫
jié
1 强取,掠夺:~掠。洗~。~道。~富济贫。2 威逼,胁制:~持(要挟,挟持)。~制。3 灾难:~数(shù)(佛教指注定的灾难)。~难(nàn)。浩~(大灾难)。遭~。~后余生。
夫
fū,fú
1 旧时称成年男子:渔~。农~。万~不当之勇。2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役。拉~。3 〔~子〕➊旧时对学者的称呼;➋旧时称老师;➌旧时妻称夫;➍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4 与妻结成配偶者:丈~。~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