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拼音、解释、组词

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简介:

jūn zǐ dòng kǒu bù dòng shǒu
1.谓应以理服人,而不应动武。

  • AI解释

君子动口不动手》这句话在中文语境中,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或俗语,但可以理解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或者道德标准。它表达了一种价值观:作为有教养、品德高尚的人(即“君子”),应该通过言语来解决冲突和问题,避免使用暴力或其他不正当手段(即“动手”)。这一原则强调了非暴力沟通的重要性,在人际交往中提倡以理服人而非诉诸武力。

详细解释

  • 君子:在古代儒家文化中,“君子”通常指的是具有高尚品德、修养良好的人。这里的“君子”可以泛指任何有德行或希望提升自身品质的社会成员。
  • 动口:指使用语言表达观点、意见或情感等行为。
  • 不动手:避免采取身体上的行动,特别是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

造句

  1. 小李和小王因为琐事发生了争执,但双方都坚持《君子动口不动手》,选择了冷静下来好好沟通。
  2. 老板在处理员工之间的矛盾时,总是遵循着“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原则,通过公正合理的讨论来解决问题。
  3. 作为公司的代言人,他始终恪守着“君子动口不动手”,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选择用言辞的力量去影响他人。
  4. 在家庭中教育孩子们时,父母常常引用“君子动口不动手”这一观念,教导他们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来解决纷争。
  5. 这位教授在课堂上多次强调:“作为真正的知识分子,我们要遵循‘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原则,在学术讨论中理性辩论。”

分词解释

jūn

1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主。~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王。~上。国~。~权。~临。~侧。2 古代的封号:商~。平原~。信陵~。长安~。3 对对方的尊称:张~。诸~。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dòng

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①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②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2 使开始发生:发~。3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5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6 非静止的:~画。7 可变的:~产。8 行为:举~。~作。9 常常:~辄得咎。

kǒu

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齿。~若悬河。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3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港~。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喜峰~。5 破裂的地方:~子。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shǒu

1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心。棘~(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开始做,动手)。~不释卷。2 拿着:人~一册。3 亲自动手:~稿。~迹。~令。~书(a.笔迹;b.亲笔书信)。4 技能、本领:~法(技巧,方法)。~段。留一~。5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扒~。生产能~。6 小巧易拿的:~枪。~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