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兔之势的拼音、解释、组词

脱兔之势的简介:

tuō tù zhī shì
变化非常迅速的形势。比喻行动非常迅速。

  • AI解释

词语“脱兔之势”出自古代军事家孙武在其著作《孙子兵法·九地篇》中,原句为:“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后文提及“夫脱兔之时,未可详缓也”,这里“脱兔”比喻像逃脱的兔子一样迅速敏捷,用来形容行动速度极快、极其迅速的情况。

因此,“脱兔之势”一词常用来描述事情发生时的速度非常之快,让人猝不及防的状态。这个词通常用于军事和战术的语境中来强调快速反应的重要性。

造句:

  1. 在敌军即将进攻的关键时刻,我方采取了突然袭击的战略,展现出“脱兔之势”,成功击退了敌人。
  2. 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公司决定采取“脱兔之势”迅速推出新产品,以此来吸引消费者关注。
  3. 运动会上的百米赛跑选手们表现出“脱兔之势”,起跑时几乎同时冲出起跑线。
  4. 面对突如其来的网络攻击,“脱兔之势”的快速响应机制使得公司能够有效遏制了损失。
  5. 在这次商业谈判中,双方代表都展现出“脱兔之势”,迅速就关键条款达成了共识。

分词解释

tuō

1 离开,落掉:~产。~发(fà)。~节。~离。~落。~贫(摆脱贫困)。~稿(完成著作)。~手。摆~。挣~。临阵逃~。2 遗漏:~漏。~误。~文(因抄刊古书而误脱的字。亦称“夺文”)。3 取下,除去:~下。~帽。~氧。~脂。~胎换骨。4 倘若,或许:~有不测。5 轻慢:~略(放任,不拘束)。~易(轻率,不讲究礼貌)。轻~(轻率,不持重,放荡)。6 姓。

1 哺乳动物,耳长,尾短,上唇中间裂开,后肢较长,跑得快:~子。~脱(迅速地逃走)。~毫笔。~起鹘落(“鹘”,打猎用的猛禽。兔子才起来而鹘已经扑下去,喻动作敏捷。亦喻作书画或写文章下笔迅捷)。2 古称娈童(指被当作女性玩弄的美貌男子)。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shì

1 权力,威力:~力。权~。~利。~均力敌。2 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姿~。气~。山~。局~。虚张声~。守~。~必。~能。~不可挡。因~利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