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起义的拼音、解释、组词

绿林起义的简介:

lǜ/lù lín qǐ yì
1. 公元17年,王匡、王凤在绿林山组织饥民起义,称绿林军,反对王莽政权。公元23年,起义军建立更始政权。同年在昆阳大败王莽军,乘胜西进,攻占长安,推翻了王莽的政权。

  • AI解释

《绿林起义》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的词汇,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以农民为主体,因社会不公、自然灾害等原因而自发组织起来反抗政府统治或地主压迫的行为。在古代中国,“绿林”原本指称山林中的一群人,后来逐渐演化为对民间武装群体的一种称呼。

详细解释

  1. 历史背景: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东汉末年及之后的各个时期,《绿林起义》通常用来描述由农民、地主或其它社会下层民众组织起来对抗中央政府统治的行为。
  2. 象征意义:“绿”字在此处不仅指代山林或草木的颜色,更隐含着一种反抗和自由的精神;“林”则象征聚集在一起的人群。整体上,“绿林起义”表达了一种以集体行动反对不公、争取自由的思想。
  3. 文化影响:这一概念在文学、影视等文化作品中常被使用或引用,成为描述农民抗争或民间组织反抗的一种经典意象。

造句

  1. 在东汉末年,由于政治腐败和自然灾害频发,许多农民聚集起来进行《绿林起义》,试图推翻腐败的政府。
  2. 历史上的《绿林起义》不仅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一种象征性的反抗精神表达。
  3. 为了纪念那些在历史上为争取自由和平等而英勇斗争的人,《绿林起义》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符号和记忆。
  4. 尽管《绿林起义》最终未能成功,但它在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地位却愈发稳固,成为了一种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5.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绿林起义》这种以暴力为手段反抗压迫的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但其背后所体现的社会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分词解释

绿

lǜ,lù

1 蓝和黄混合成的颜色,一般草和树叶呈现这种颜色:~色。~叶。~灯。~化。~洲。~茶。~地。~茸茸。~水青山。

lín

1 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森~。~海。~薮(➊山林小泽;➋喻丛集的处所)。2 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艺~。碑~。儒~。3 姓。

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床。~立。~居。~夜。2 离开原来的位置:~身。~运。~跑。3 开始:~始。~码(最低限度,最低的)。~步。~初。~讫。~源。4 拔出,取出:~锚。~获。5 领取(凭证):~护照。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伏。~劲。~色。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风。~腻。~敬。~疑。~义。~诉。8 长出:~痱子。9 拟定:~草。10 建造,建立:~房子。白手~家。11 群,组,批:一~(一块儿)。12 量词,指件,宗:一~案件。13 自,从:~小儿就淘气。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掀~。兴(xīng )~。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来。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经得~检验。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3 情谊:~气。恩~。~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5 指认为亲属的:~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