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多人不怪的拼音、解释、组词

礼多人不怪的简介:

lǐ duō rén bù guài
对人多行礼仪,人不会怪罪。

  • AI解释

词语“礼多人不怪”出自中国古代文化,意味着一个人如果频繁地接受他人给予的各种礼物或礼仪,通常不会因此而感到被冒犯或不满。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送礼被视为一种社交活动和人情往来的一部分,体现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尊重。

详细解释

  • “礼”:在古代中国,“礼”不仅指形式上的仪式、规矩,也包括了各种交际行为及礼物交换等。
  • “多”:强调的是频繁接受或参与各种礼仪活动或礼物赠送的情况。
  • “不怪”:表示即使面对这样的情况,人们也不会感到不满或者觉得受到了不必要的压力。

这种说法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相互尊重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虽然具体的社会交往方式可能会有所变化,但这一理念仍然被很多人所认同,强调了人与人在交流过程中应该保持宽容与理解。

造句

  1. 在节日里,许多人都会收到亲朋好友送来的礼物,这真是礼多人不怪
  2. 虽然我并不喜欢接受太多礼物,但我知道在某些文化中,这是表达友情的一种方式,所以我通常不会因为这种频繁的礼尚往来而感到不安。
  3. 他虽然自己很少送礼,但对别人的礼遇总是虚心接受,认为这是增进人际关系的好办法。
  4. 在这次社交活动中,我收到了许多同事赠送的小礼物,但我并不觉得这有任何压力,因为这就是一种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礼多人不怪嘛。
  5. 虽然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收到太多礼物是一种负担,但在我们这种文化中,这样的交流是被广泛接受和推崇的,所以大家通常不会因此而感到不满或怪罪对方。

分词解释

1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丧(sāng)~。典~。2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教(jiào)。~治。克己复~。3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让。~遇。~赞。~尚往来。先~后兵。4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物。~金。献~。5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6 姓。

duō

1 数量大,与“少”、“寡”相对:人~。~年。~姿。~层次。~角度。~难(nàn )兴(xīng )邦。~~益善。~行不义必自毙。2 数目在二以上:~年生草。~项式。~义词。~元论。3 有余,比一定的数目大:~余。一年~。4 过分,不必要的:~嘴。~心。~此一举。5 相差的程度大:好得~。6 表示惊异、赞叹:~好。7 表示某种程度:有~大劲儿使~大劲儿。8 表疑问:有~大呢?~会儿?9 姓。

rén

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guài

1 奇异,不平常:~诞(离奇古怪)。~事。~物。~讶。~圈(quān )。~话。~异。奇形~状。2 惊奇:大惊小~。~不得。3 传说中的妖魔之类:鬼~。妖~。4 性情乖僻或行为异样的人:~癖(古怪的癖好)。~僻(古怪)。5 很,非常:~好的天气。6 怨,责备:不~你。~罪。~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