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德立违的拼音、解释、组词
灭德立违的简介:
miè dé lì wéi
灭:消灭。败坏道德,做违背道德的事。
灭:消灭。败坏道德,做违背道德的事。
- AI解释
词语“灭德立违”出自于古代儒家经典,是其中比较抽象的概念之一。其含义较为深奥,需要仔细解读。
解释
- 灭:意味着消除、消灭。
- 德:指道德品质、良好行为或习惯等正面价值。
- 立:意为建立、树立。
- 违:指的是违背、违反或者不好的行为模式。
综合起来,“灭德立违”可以理解为通过某种方式去除或抑制了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反而形成了负面的行为模式。在古代儒家思想中,这被视为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或个人品德的退化现象,强调的是正面价值的重要性以及避免堕落的重要性。
造句
- 自从他沉迷于网络游戏后,原本温文尔雅的性格逐渐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暴躁和不耐烦,这种灭德立违的现象让人惋惜。
- 古人云:“灭德立违,非仁者所为。”因此,我们要不断修炼自己,防止在诱惑面前失去自我,陷入不良习惯之中。
- 家长们应当重视孩子品德教育,避免他们因为追求短暂的娱乐而灭德立违,走向歧途。
- 一些官员在金钱和权力的驱动下,逐渐丧失了最初的为民服务初心,这种行为可以视为典型的“灭德立违”现象。
- 社会治理中如果忽视道德基础的建设,任由不良风气蔓延,最终会导致整个社会环境的“灭德立违”,这是非常危险的趋势。
通过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到,“灭德立违”更多地出现在描述个人或集体行为从善向恶、从正变邪的过程当中。这种现象反映了古人对于保持良好品德和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警醒。
分词解释
灭
miè
1 火熄:熄~。2 完,尽,使不存在 :~口。~亡。不可磨~。~族(古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犯罪,株连他的父母兄弟妻子等亲属,都被一起杀掉)。3 淹没:~顶之灾。
德
dé
1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品~。公~。~行。道~。~性。~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才兼备。度~量力。~高望重。2 心意,信念:一心一~。3 恩惠:~施。~泽(德化和恩惠)。~惠。感恩戴~。4 姓。
立
lì
1 站,引申为竖起来:~正。~柜。~足(①站得往脚;②处于某种立场)。~场。屹~。顶天~地。2 做出,定出:建~。设~。树~。~意。~此存照。3 存在,生存:自~。独~。势不两~。4 马上,即刻:~时。~刻。~等。5 姓。
违
wéi
1 背,反,不遵守:~背。~反。~犯。~法。~抗。~章。事与愿~。2 不见面,离别:久~。3 邪恶,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