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成岩的拼音、解释、组词
火成岩的简介:
huǒ chéng yán
在高温或较高温度条件下形成的岩石。一般指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浆岩,也包括非岩浆形成的岩石。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等硅酸盐矿物组成。按其sio_2的含量,可分为酸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
在高温或较高温度条件下形成的岩石。一般指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浆岩,也包括非岩浆形成的岩石。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等硅酸盐矿物组成。按其sio_2的含量,可分为酸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岩浆在地表或地壳内部冷却凝固后所形成的岩石。如花岗石、玄武岩等。
1. 岩浆在地表或地壳内部冷却凝固后所形成的岩石,如花岗石、玄武岩等。
《火成岩》是一个地质学术语,指的是由地壳内部上升并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这类岩石通常是在地球的深层形成,因此在其中可以找到熔融物质遗留下的各种晶体结构。火成岩主要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类型:
- 侵入岩:这种岩石是由地底深处冷却凝固而成的,冷却速度较慢,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 喷出岩(或称火山岩):这类岩石是由于地下熔融物质在地表附近迅速冷却后形成。冷却速度快,晶体较小或者难以形成,甚至完全未形成。
接下来为《火成岩》提供五个造句的例子:
- 这座山的山体大部分由深色的玄武岩构成,属于典型的喷出岩。
- 在地质博物馆中,我们可以近距离观察各种各样的侵入岩和喷出岩样本。
- 地质学家在研究火成岩时,会关注其矿物成分、结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等信息。
- 通过分析一块火成岩中气孔的大小与分布情况,科学家可以推断它是在地表还是地下形成的。
- 火成岩的颜色和形态各异,有的呈现出均匀细腻的状态,而有的则布满了各种不同形状的小洞。
分词解释
火
huǒ
1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力。~烛。~源。~焰。烟~。~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2 紧急:~速。十万~急。3 指枪炮弹药等:~药。~炮。4 发怒,怒气:~暴。~性。5 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毒~攻心。6 形容红色的:~红。~腿。7 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8 姓。
成
chéng
1 做好,做完:~功。完~。~就。~事。~交。~立。~婚。~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人之美。玉~其事。2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形。~性。~人。自学~才。蔚然~风。3 变为:长~。变~。4 可以,能行:~,就这么办。5 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6 够,达到一定数量:~年累(lěi )月。7 已定的,定形的:~规。~俗。~见。~例。~竹在胸。8 十分之一:增产三~。9 平定,讲和:“会于稷,以~宋乱”。10 姓。
岩
yán
1 高峻的山崖:~壁。~壑。2 构成地壳的石头:~石。~洞。~浆。~层。熔~。3 险要,险峻:~险。~邑。4 山洞:中空成~。~居穴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