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礼挂剑的拼音、解释、组词

季礼挂剑的简介:

jì lǐ guà jiàn
季礼:春秋时吴国人,重信义。比喻重信义的美德。

  • AI解释

《季礼挂剑》的故事来源于中国古代典籍,讲述的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公子季札(字子和)在出使北方各国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季札高尚的品德和诚信待人的精神,也体现了他对于友情与承诺的珍视。

故事解释

传说中,季札路过卫国,见到了卫侯收藏的一柄宝剑,被其锋利、精美的外观深深吸引,并对卫侯表示自己非常欣赏这把剑。然而,由于路途遥远且时间紧迫,他决定先继续前往其他诸侯国访问后再来取剑。卫侯听闻此事后,尽管没有立即送剑给季札,但他承诺如果季札将来不亲自取剑,他会将剑挂于门外以待。在后来的行程中,季札确实因国家事务未能及时返回卫国取剑。但当他再次经过卫国时,他并没有去见卫侯而是直接在门前留下了自己的佩剑作为信物,说明自己已经得到了那把宝剑,以此来遵守当初的承诺。

这个故事主要体现了季札对承诺的坚持和对他人诚信的态度。

造句

  1. 季礼挂剑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对自己的承诺负责。
  2. 虽然当时没有立即实现自己的诺言,但后来通过季礼挂剑的方式履行了承诺,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美德。
  3. 看了《季礼挂剑》的故事后,我觉得诚信待人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
  4. 季札虽然在初次拜访卫侯时未能及时取走宝剑,但他通过再次经过门口留下自己的佩剑来履行承诺的行为令人钦佩。
  5.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效仿季礼挂剑的精神,对于许下的诺言都要尽力去兑现。

通过这些句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季礼挂剑》这一故事中的核心价值观。

分词解释

1 兄弟排行次序最小的:~弟(小弟)。~父(小叔叔)。2 末了:~世。~春(春季末一月)。明~(明代末年)。~军(体育运动竞赛的第三名)。3 一年的四分之一: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度。~风。4 一段时间:~节。~候。~相(xiàng )(某个地区在某个季节的自然景象)。雨~。5 姓。

1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丧(sāng)~。典~。2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教(jiào)。~治。克己复~。3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让。~遇。~赞。~尚往来。先~后兵。4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物。~金。献~。5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6 姓。

guà

1 悬吊:悬~。~图。~牌。~锄。~镰。~帅(掌帅印,喻居于领导、统帅地位)。披红~绿。~一漏万。2 牵记,牵连,牵累:牵~。记~。~念。~连。~累(连累)。3 登记:~号。~失。4 切断电话,也指打电话:给小张~个电话。5 钩住:衣服被钉子~住了。6 物体表面蒙上或糊着:脸上像~了一层霜。7 量词,多用于成套或成串的东西:一~珠子。

jiàn

1 古代的一种兵器:宝~。长~。~鞘。~术。~拔弩张(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亦喻书法雄健)。刻舟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