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不容却的拼音、解释、组词

义不容却的简介:

yì bù róng què
义:道义;容:允许;却: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义不容辞」。见「义不容辞」条。

2. 此处所列为「义不容辞」之典源,提供参考。 唐.岑文本〈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据《唐文拾遗.卷一五》引)夫显微阐幽1>,义不容辞。功高德盛,资篆籀2>之铺扬;声飞实腾,载金石以不朽,是以定献忠穆,汉室之良佐也。 〔注解〕 (1) 显微阐幽:显示细微的事物,说明隐微的道理,使之显见著明。 (2) 篆籀:篆文和籀文,此处借指文字。

3. 此处所列为「义不容辞」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义不容辞」的意思就是说道义上不容许推辞。这句成语常用在对需要自己出力协助的事情,因道义责任,不容自己推卸的情况。比较早的文献资料,见于唐代岑文本所撰的〈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碑文中有「夫显微阐幽,义不容辞」两句,意思是说彰显隐微的功德,是作者在道义上不容推卸的事。在《三国演义.第五八回》中提到曹操集结三十万大军南下报赤壁之仇,孙权召请诸将来商议对策,其中张昭建议派鲁肃前去荆州找刘备合作,因为「子敬有恩于玄德,其言必从;且玄德既为东吴之婿,亦义不容辞」。原来刘备当时和东吴的许多事,多亏鲁肃(子敬)从中穿梭帮忙,加上因为周瑜弄巧成拙,让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本来孙刘两家各怀鬼胎,这下结了亲家,对协力抵抗曹操大军这件事上,在道义上,应该不会推卸,所以说是「义不容辞」。

《义不容却》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因为道义上的要求而不能拒绝或退缩。它强调的是基于正义、道德或责任等方面的考虑,个体必须采取某种行动或履行某种义务,即便面临个人利益损失或困难也不得不为之。

解释:

  • :指正义、道德。
  • 不容却:“容”意为允许,“却”是拒绝的意思。整个词组表达的是不允许、不能拒绝的含义。

成语意思可总结为:在道义面前,必须履行职责或承担责任,不允许有任何推脱或退缩的行为。

造句:

  1.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前往灾区救援,真正做到了“义不容却”。
  2. 面对国家利益受到侵犯的情况,我国坚决采取措施捍卫主权,“义不容却”的立场是坚定的。
  3. 当得知好友急需帮助时,他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这正是“义不容却”的体现。
  4. 在这次慈善活动中,不少企业家纷纷捐出自己的爱心,展现了“义不容却”精神。
  5. 虽然面临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他们依然坚持行动,“义不容却”。

这些句子展示了成语在不同情境下的运用,强调了无论面对何种困难或诱惑,只要涉及到正义、道德或责任的问题,就必须采取行动。

分词解释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3 情谊:~气。恩~。~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5 指认为亲属的:~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7 姓。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róng

1 包含,盛(chéng):~器。~量(liàng )。~积。~纳。无地自~。2 对人度量大:~忍。宽~。3 让,允许:~让。不~人说话。4 相貌,仪表,景象,状态:~止。~颜。~光。~貌。仪~。军~。市~。阵~。姿~。5 或许,也许:~或。6 姓。

què

1 退:~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退~。2 退还,不受:盛情难~。3 表示转折:我来了,他~走了。4 去掉:失~。了(li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