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剩竹的拼音、解释、组词
武昌剩竹的简介:
wǔ chāng shèng zhú
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
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晋陶侃任荆州刺史,镇武昌时造船,将剩余的木屑及木头全部贮存。后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钉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见晋书˙卷六十六˙陶侃传。后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二刻拍案惊奇˙小引:顾逸事新语可佐谈资者,乃先是所罗而未及付之于墨,其为栢梁余材,武昌剩竹,颇亦不少。
1. 晋陶侃任荆州刺史,镇武昌时造船,将剩余的木屑及木头全部贮存。后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钉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见《晋书.卷六六.陶侃传》。后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二刻拍案惊奇.小引》:「顾逸事新语可佐谈资者,乃先是所罗而未及付之于墨,其为栢梁余材,武昌剩竹,颇亦不少。」
《武昌剩竹》,这个表述可能是一个文学作品或者文人雅集中的描述,但通常情况下,“武昌”指的是湖北省武汉市的一个古称,而“剩竹”则可能是指剩下的或残留的竹子。如果我们结合这些信息理解的话,它很可能指的是一些文人在武昌地区发现的一片被遗弃或稀疏的竹林。
详细解释
- 背景:“武昌”,即现在的武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常被视为重要的文化和历史地点。
- 剩竹:可能比喻的是古代文人对故旧之事或物的一种深情眷恋,或者是对某种文化的残存状态的感慨。这里的“竹”通常被赋予了坚韧不拔、清高脱俗等象征意义。
造句
- 武昌剩竹的故事,在历代文人笔下传颂,成为一段佳话。
- 尽管武昌剩竹已不再茂盛,但它们依然顽强地生长着,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 这片武昌剩竹不仅是一道风景,更是古人的精神象征,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往的历史。
- 武昌剩竹的故事虽然简单,但却富含深意,让人回味无穷。
- 通过描绘武昌剩竹,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请注意,“武昌剩竹”这个说法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因此上述解释及造句基于对其可能含义的理解。如果有特定文学作品引用了这一说法,请提供更多上下文信息以便更准确地解析。
分词解释
武
wǔ
1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装。~器。~警。~林。~坛。~生。~旦。~丑。~净。~举。2 勇猛,猛烈:英~。威~。~断。~士。~夫。3 半步,泛指脚步:步~。踵~。行(xíng )不数~。4 姓。
昌
chāng
1 兴盛:~盛(shèng)。~乐(lè)(兴盛康乐)。~明(兴盛发达)。~隆。2 善,正当:~言(美言,正当的话)。~言无忌(直言无隐)。3 同“ 菖 ”,菖蒲。4 同“ 猖 ”,凶猛。5 姓。
剩
shèng
1 多余,余留下来的:~余。~菜。~货。~勇(余勇,如“宜将~~追穷寇”)。~水残山。所~无几。就~他一个人。
竹
zhú
1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子。~叶。~笋。~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刻。2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3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4 姓。